慈溪新闻网讯在我国,每年因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就有一半是由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所导致的。而发病率及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患者在发病之后是否能够继续生存也考验着临床医生的急救水平。那么冠心病患者该如何减少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病率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于明荣。
八旬老太突发急性冠脉综合症
家住杭州湾新区的沈奶奶前段时间有些便秘,早上起来上完厕所后,突然感觉胸口有些闷、气急。随后情况越来越严重,开始喘不上气来,于是家人立即将其送到了市第七人民医院。
“当时老太太情况很严重,气喘,呼吸困难,意识也已经模糊了,出现了明显的心衰症状。”于主任回忆,心电图检测,老太太的心率高达180,心电图提示明显心肌缺血改变,快速房颤,心肌酶学各项指标明显增高,血糖监测的数值高达24,是正常人的4倍,尿化验酮体阳性,初步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快速房颤、糖尿病酮症。“当时,病人病情很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入院后立即对其进行相应的急救治疗。目前,老太太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趋于稳定。”
“老太太83岁了,有着10多年的糖尿病史,所以发病初期只出现了胸闷症状。”于主任告诉记者,急性冠脉综合症是冠心病的一种急症,一旦发病,情况十分危急,心肌缺血严重,是引发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发病的第一周内死亡率极高。
于主任解释,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病前都会出现一些先兆,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持续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新发性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等,所以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除了常规的治疗外,还要定期检查,稳定血脂、血压,定期检测心电图是否有异常。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糖尿病导致病人植物神经损伤,患者对疼痛不敏感,发病时大多只有胸闷、气喘等症状,而没有明显的心前区疼痛,往往会被患者忽略,从而延误救治时间,耽误病情。
夏季高发,注意多补水,定期检查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诱因有很多,如情绪激动、疲劳、用力过度、温差刺激、高脂过饱饮食等等。于主任表示,进入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增加,使得体内水分流失较多,提高了血液黏稠度,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脑梗塞和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
于主任建议患者多补充水分,“每天早起后喝一杯水,能够稀释血液,降低血粘度,促进血液循环,如果有便秘情况的老年人可以喝一些蜂蜜水、吃一些香蕉,平时饮食注意多进食粗纤维食物,不要用力解便,必要时可口服通便药物。”
饮食方面保持清淡,远离烟酒、肥肉、坚果、鱼籽、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控制好血脂。如果感觉疲劳,同时还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就要及时休息,千万不要硬挺。如果经常在运动后有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感,要及时就医,规范诊治。
另外,清晨醒来后,人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使得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血管收缩以及早晨人的血压偏高,所以睡醒后最好不要立即运动。如果要运动,可选择下午4至6时。此时人体心功能和微循环处于最佳状态,运动最安全,但要控制好度,不要太过劳累。■记者 冯梦苓 通讯员 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