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一张珍藏近60年的小学毕业照,记录上世纪50年代的校园时光
七旬老人们“致青春”
2016-03-08 08:06   稿源:慈溪日报

  一张黑白老照片的复印件,边角磨损,微微泛白,50多个学生和老师分成三排,不少女学生梳着两个大辫子,男生很多都是平头。即使没有照片上印着的“新浦小学六甲年级师生合影60.07.01”的字样,也能看出照片的年代久远。

  这张毕业照是新浦镇老浦村年过七旬的老人孙永锦给本报寄来的。孙老先生在信中写道,这张小学毕业照是他的小学老师高文岳珍藏的。时隔近60年,他与小学同学们再次重聚,高文岳老师将照片打印成数份,交到了学生手中。

  近日,记者和孙永锦老人一起来到新浦镇高文岳老师的家中,附近的学生闻讯赶来,一起辨认同窗好友,回忆往事。

  一个班级的学生,最小和最大年龄相差6岁

  在高文岳老师的家中,已经80岁的他指着照片中的学生,一一报出了他们的名字。高老师告诉记者,1954年,他从当时的余姚师范毕业后,教的第一届学生就是他们。“你看前排这个小豆丁就是孙永锦,转眼就老了。当时学生们条件都不富裕,也就留下这么一张毕业合照作为留念,所以我一直保存着。”

  “前段时间,我教过的一位学生和我说现在流行办同学会,我们何不也办一场?”高老师说,想到时隔近60年还能见到这么多学生,他的心中有些激动。说办就办,通过同学联系同学的方式,这场聚会很快就办了起来。“当天来了38个同学,连嫁到外地的女同学也都赶了过来。”

  高老师告诉记者,那时一个班有四五十个人,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入学的年龄相差很大。现在这些学生最小的69岁,最大的已经75岁,差了整整6岁。“那些年条件不好,拍这张毕业照时,已经有几个同学去世了,这几年又走了几个,这次相聚真不容易。”

  砖头加稻草,是学生们过泥地的“标配”

  “当时的小学是在新浦庙里,两间老房子和破旧的小窗户,教学条件很艰苦,但学生学习都很有劲头。”高老师的回忆引起了在场学生的共鸣,几个老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开了。

  在孙永锦老人的印象中,当时学校非常简陋,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教室的课桌了。“那种两个人用一张的课桌,那时围着坐6个学生,听老师讲课或看黑板要转过头去,那姿势别提有多别扭。”孙永锦老人说着,还做了个坐着扭头的姿势。

  在上世纪50年代,这样的事稀松平常。高老师说,他记得非常清楚,有一年的下雪天,班里能穿毛线背心的学生只有两个,有拖鞋穿的也只有两个,大冬天大部分学生都还赤着脚。“学校周围几乎没有房子,大部分都是泥地,下雨天路更是泥泞。我们每个学生都会准备好两块绑上稻草的砖头,脚踩在砖头上,手提着稻草过泥地,就像在踩高跷一样。”

  学校几经拆迁改造,但校园的美好回忆却从未磨灭

  后来学校几经拆迁改造,有了窗明几净的教室。但在这些老校友心里,昏暗的教室、泥泞的道路依旧留有最美好的回忆。

  当时的操场也是块泥地,但课间活动一点也不少。“滚铁环,拿长柄的铁钩子推着个铁丝圈走,我能带着跑好几个来回。”“还有高跷赛跑,玩的人也很多。”“女生们最喜欢的是跳绳、踢毽子。”老人们七嘴八舌地感叹,丰富的课外活动是他们最美好的校园时光。

  那时,小学也有不少课程。“我记得课程有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很多老师都要教好几门课程,但上课一点也不马虎。”69岁的王衡烈也是高老师第一届的学生,至今他依然保存着就读小学时的成绩单,打开一份份成绩单。他指着每一栏向记者展示,“你看,这个评定标准是5分最好,我得了4分,也还算优秀吧!”抚摸着粗糙的褐黄色毛边纸,老人感慨万千。

高文岳老师在翻看老照片。

  高老师的家中,一叠旧照片被珍藏了半个多世纪

  在高老师的家中,还珍藏着厚厚一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生们的老照片。这些照片中,有运动会的合影,有学生做早操的照片,也有学生的一寸照。大概20多年前,高老师翻看这些照片时,发现有些出现泛白、模糊的情况,于是他悉心地为这些照片做了塑封,并用心保存至今。

  “你看,这是1955年文汇报的记者拍的一二年级做体操的情景,后来邮寄给了我。”“这是学生们的一寸照,那个年代拍一寸照特别珍贵,毕业的时候,只有家里条件稍好的学生才拍一寸照,这些是学生送给我做留念的。”高老师细细翻看每一张照片,如数珍宝。新浦小学百年校庆时,高老师珍藏的这些照片还被学校翻拍印进了纪念册。

  老人们说,翻看这些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旧照片,瞬间就将人带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对他们而言,这些黑白老照片不仅是一个影像,还记录着他们的校园时光和童年生活。■记者 杨昀

 
   责任编辑范田圆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习言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习话丨“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攻坚 矢志强军向一流丨第二集《淬锋砺刃》
金句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作出重...
文脉华章丨成语里的中国:先忧后乐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
八一前夕,衢州退伍军人收到曾经资助学...
暑期夏夜去哪儿“嗨”?浙江提供新选择
吸睛又吸金!看“浙BA”球场变“博览会...
浙里夜生活 多添一点料 浙江推出系列举...
青听一习话|不断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习言道丨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就不可能有...
习语丨“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
学而时习之|人民军队的历史辉煌是鲜血...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奋斗建军百年 奋进...
攻坚 矢志强军向一流丨第一集《军令如山》
“太阳代表白天 月亮代表晚上”特殊符号...
省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深化战略合作 刘捷...
刘捷在省应急管理厅调研时强调 以高水平...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
传习录|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八项规定继续改变中国丨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鲍德尔就中尼建交70...
看图学习丨防汛关键期 牢记总书记“时时...
一习话丨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
习语|“这才是我们强军的魂”
五句话看懂“浙BA”
没有梦想,何以义乌
时隔10年,浙江修订旅游条例有深意
浙江各地成绩单,伏笔不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