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8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陈潇奕)慈溪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是长三角经济圈南翼工商名城和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这里涌动着自我净化、自我升级的城市韵味,这里安放着老百姓无数的梦想与憧憬,这里谱写着城市美、人水和、生活好的动人诗篇。
这座以水为名的城市不负“慈溪”之名,争做治水先行者,以“五水共治”为契机,不断美化生态环境,截污纳管,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时以壮士断腕之势倒逼经济转型。两年来慈溪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平原治水的科学之路。如今,慈溪已经引得清水复流,115条“三河”全部完成治理,一批老牌“黑臭河”成功摘帽,劣五类水体下降近40%,成功创建成为省“清三河”达标市,并被授予浙江省2015年度“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大禹鼎”。
水岸共治驱动治水新引擎
水是生产之要。自“五水共治”全面启动以来,慈溪市以治污水为重点,以“清三河”工作为突破口,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动”的总体思路,先易后难、先治恶水,做到全方位的生态治理。“五水共治”全面铺开以来,慈溪铁腕重拳,相继完成了六大重污染行业和合用场所整治,治污治患的同时也治理了城市乱象。
2015年共淘汰落后印染产能2.4万吨、纸制品7万吨,改造高污染燃煤锅炉159台;拆除合用场所706家、关闭4380家、整改17497家……随着新一轮落后产能淘汰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全市324家重污染企业实行“一厂一档”式监管,与水环境污染关系密切的“低小散”和涉酸行业等污染源成为环保重点整治对象。2015年慈溪市更是以涉酸行业为突破口,着手对区域性污染行业进行专项治理,完成重点涉酸企业执法检查129家,累计作出行政处罚3家、限期提升整改13家。同时,农业治污也同步进行,累计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28家,完成宜、限养区养殖场提升整治108家。重拳出击加强联合执法,2015年共作出水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79起,办理刑事案件32起。
受区域发展模式、外来人口的大量集聚和老百姓生活习惯等多重影响,污水直排曾经使慈溪境内的水环境污染严重。为此,慈溪不断加强“全域覆盖、城乡联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管网31.88公里、完成截污纳管639家、发放排水许可证645家。启动污水纳管和水质超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以排水户为主体的A、B、C分级日常门户和网格管理制度,提高污水管网的运行效率和设施安全。同时着重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5年共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93个,并在全省率先实施“标准示范段”“飞行检查”质量监管机制。深化推进“无违建河道”创建,累计拆除102处共4.02万平方米。同时,顺利完成公厕改造238座,完成率达203.4%。
制度落实唤醒治水源动力
“咦,这里怎么有漂浮物?”大路门江高兴段“河长”傅成立正在巡河,看到大路门江与六塘横江闸口交界处出现了不少漂浮物。他立即联系河道保洁人员,要求在第一时间内把垃圾清理干净。
“这样的巡查,一周至少要有一次。哪天巡查发现了什么问题、群众有什么反映,这小本本上都要记得清清楚楚。”说着,傅成立扬了扬手里的“河长日志”。
为了使“治水不断档”,春节后上班初始,慈溪市全体“河长”就正式开启了“河长”巡河模式。据了解,在长河镇镇域内80条大、小河道,每条河道的“河长”都积极开展巡河活动,全面落实“河长”巡河制度,深化巩固“五水共治”成效。在全面开展“河长”巡河督查的同时,该镇也积极组织村工作人员、青年志愿者队伍、党员服务队伍等相关组织开展“五水共治”宣传发动工作,积极争创“五水共治”开门红。
“我们的‘河长’名字和电话就写在河道旁的公示牌上,随时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也能及时听取群众对河道治理的意见。”慈溪市水治办工作人员指了指一旁的河道公示牌说道。
为了坚持常态长效,力抓制度治水,慈溪市主要抓好“三个三”。首先,严格落实“三级河长责任”。以34条市级“河长”河道为重点,建立“一张地图、一本台账、一张公示牌、一套整治方案、一个电子信息系统”的“五个一”办法,实行“河长”单位周末巡河、市级“河长”河道月度通报等制度。探索实施了“河边问河”机制,以镇(街道)班子成员为重点,每月就其担任“河长”的河道进行现场考核,并与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相挂钩。其次,严格执行“三项督办制度”。主要是“河长”领衔督办、挂牌督办、常规督办三项制度:领衔督办是34名市级“河长”督促落实各自担任“河长”河道的问题整改,增强领导力和执行力;挂牌督办主要针对个别突出问题,比如黑臭河治理、重点污染源整治等,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制订整治方案限期办结;常规督办主要针对普通性涉水问题,以督办件形式开展。2015年已实施“河长”领衔督办9件、挂牌督办21件、常规督办17件。再者,严格实行“三项考核机制”。把治水作为镇(街道)一把手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比重达到10%,列各个专项考核之首;设立100万元专项考核奖励资金,奖励治水工作出色的镇(街道)和“河长”单位;设立15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奖励水环境整治先进村。
全民参与汇集治水正能量
水资源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五水共治”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在推进治水的过程中,慈溪注重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同时重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既参与建设,又参与监督,通过发动“十万”网民引导、动员“百万市民”参与、联动“千名河长”与“万民群众”共治等水环境治理大行动,构建了全民治水的良好工作格局,进而实现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衡。
全城治水,全民参与,让每一个城市居民投入这场“五水共治”的攻坚战中。首先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聘请15名“网络大V”担任治水监督员,以此带动10万多网民,积极开展“寻找身边黑臭河”等活动,多方征集水环境问题线索及治水“点子”。同时,组建“网民监督微信群”,第一时间收集问题线索,第一时间作出答复响应,第一时间公布整治方案、治理进度及结果。2015年以来,线上各渠道网民所提出的67个治水问题,均第一时间在治水网络平台上得到了及时处置。
“这是一场没有门槛的问政。”网友“守望壹号”表示。
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慈溪市社会各界也积极捐资捐物参与治水,至今共收到“五水共治”社会捐助3.74亿元,有37家企业认领治水项目,建设资金达到1.1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8900多万元。通过“圆桌夜谈”“民情恳谈会”“治水金点子征集”等活动,鼓励全社会为水环境治理献计献策,迄今已收到治水建议2250多条,吸纳采用合理化措施1450条。
在以往每周三开展全民参与“五水共治”集中行动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全民治水参与方式,慈溪市将“五水共治”集中行动转化为“一镇一月一活动”的常态化全民参与机制,目前累计参与群众已超19万人次。对市镇两级河道,每300米左右配备1名义务监督员,监督员在就近企事业单位门卫、沿河党员群众、种植大户中选择,实行全天候、全覆盖巡河护水。同时,制定“河情联系卡”畅通联系渠道,强化全天候、全覆盖巡水护河制度。近一年来,慈溪市义务监督员共举报查处电网捕鱼1402起,较好地发挥了监督促进作用。其中,古塘街道“微冲锋”、逍林镇“河情联系卡”、浒山街道“护河队”等,已成为辖区全民治水的响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