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工作“留痕”,要求干部上班得先刷手机,成了“微信工作群奴”……时下,一些基层干部对此不胜其烦,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给他们“减减负”,让他们腾出更多时间来抓落实。
干部要实干,工作要“留痕”。但“留痕”只是一种形式,最终还得看是否“有效”、“显效”。把手机上的“留痕”等同于工作,纯粹是本末倒置的片面之举,是形式主义作风的“变种”。如果没有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留下最深、最全的“痕”又有何用?除了浪费时间作作“秀”外,恐怕再没有多大的存在价值。
即使出于促进工作的良好初衷,要求各级干部给工作“留痕”,也不能仅留人在现场的“痕”,最该留的是抓落实、求实效的“痕”,是出实招、显实绩的“痕”。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广大基层干部,把平时主要的心思和精力,真正花在细化落实的具体举措上,花在真抓实干的动真碰硬上,切实减少“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虚功”必须“实做”。在考核评价干部工作时,我们要把“实绩”放在第一位,把“实效”作为硬指标,做到既重过程更重结果、看形式更看内容,不仅要晒出干部“怎么在做、做了什么”,更要亮明工作中“获得了什么”,不再满足和纠结于形式上的“虚痕”,比如,干部刷了几次手机、上传了几张照片、写了几篇笔记,等等。
“留痕”要留“实痕”,这样的“痕”才有真正的价值,才能真正在推动工作中起到实效,在考核评价干部中掌握实情,从而形成真抓实干、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俞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