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宣国义:被棉花拴住了心的植棉能手
2018-08-23 10:43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35年前的6月,沧田公社四塘头村的植棉能手宣国义赴北京参加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他还接受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邀请,参加了关于共青团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经验交流会。时光流逝,虽已过去数十载,但回忆起来仍是那样真切和感人。8月21日,记者有幸与宣国义面对面,聆听植棉能手讲述当年的棉花往事。

  时间追溯到1954年,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划原余姚、慈溪两县北部和镇海县西北部为慈溪县,建成为全国集中产棉县,此举使慈溪棉花生产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上个世纪中后期,慈溪一直以盛产棉花盛名。

  当时的长河区由于棉花产量低,因此在1972年的秋末冬初,区委发动当地六个公社、33个村建设万亩畈水利工程。在万亩畈大搞水利、改造低产地后,当地棉花产量逐年提高,在以后的十余年间涌现了不少高产生产队和植棉能手,而时任沧田公社四塘头村团支部书记的宣国义就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1978年,22岁的宣国义学习全国劳模吴吉昌的种植双秆棉的方法,两亩棉田单产就比大面积种植增产74.5斤。考虑到影响棉花高产的主要原因是落蕾落铃问题,此后几年,他潜心于棉花蕾铃脱落的观察摸索,先后搞了棉花杂交以及化肥农药施用等二十多个试验项目,总结出棉花蕾铃脱落的“十多十少”经验。1982年,宣国义在棉花开花期喷施米醋,喷了助壮素,减少了蕾铃脱落。结果他和同伴种植的三亩半棉花单产达230.4斤,比全大队平均亩产增产了29%。

  宣国义告诉记者,“当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让棉花增产。”于是,为了摸索棉花增产规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农技知识,不仅看《棉花的一生》、《棉花栽培》、《棉花育种技术》等许多农业书籍,还订阅了《棉花》、《浙江科技报》等报刊杂志,并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宣国义不仅自己是植棉能手,他还带动当地不少青年掀起植棉热潮。他自筹资金办起了一所业余植棉技校,招收十六岁至二十五岁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青年社员。他利用农闲和晚上时间为学员讲解科学植棉知识,被传为佳话。

  1979年以后,他先后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被共青团浙江省委两次授予全省青年农业科学实验先进个人称号; 1982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县优秀共产党员;1983年,宣国义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媒体记者 景锦 通讯员 许剑锋

   责任编辑房蓉蓉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奋斗华章丨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追光的你|实干兴邦!凝心聚力推进民族...
习言道|一周内,习近平两次谈人工智能
第一观察 | 以开放合作的胸怀汇聚团结进...
学习进行时丨为青年取得的成就成绩点赞喝彩
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习近...
习言道|理想信念树正了,青年才能立得...
追光的你丨习近平与劳动人民在一起
大国应有的样子——2025年春季中国元首...
一见·这场座谈会,总书记为谋划“十五五...
微视频丨劳动者的双手
【讲习所·追光的你】习近平用“四个最”...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从50年前的这篇报道,感悟总书记的劳动本色
总书记上海行丨记者手记:赢得未来,始...
“五一”假期看上海车展吗?记得提前购...
杭州最后一封电报,发给了全体市民
蓝媒热评丨这部法,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五一”去哪儿玩|探秘“浙”里绿野仙...
五一“生产力”丨China travel成为他们...
时、势、义,在我们一边
把握新形势 擘画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
学习卡丨“一勤天下无难事”
习近平主席推动新开发银行成长为金字招牌
谋篇“十五五”,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这样强调
学习新语|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第一观察 | 总书记为谋划好“十五五”提...
时政微纪录丨谋篇布局“十五五”——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
联播观察|“花式”解锁好春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