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慈溪县科技成果二等奖……77岁老人陈其连从家中捧来了一叠又一叠大大小小的证书和奖状,这是他41年里醉心技改的岁月印记。陈其连原是慈溪三环柴油机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在职期间专注科研,完成了数百项技术革新,其中设计的小功率柴油机装配、试车生产线等项目,如今仍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陈其连从部队退役,进入慈溪农机修理制造厂(现慈溪三环柴油机有限公司)。初来乍到的他是机械行业的“门外汉”,于是凭着一股子的拼劲和钻劲,废寝忘食地学,不仅跟上了工厂发展的步调,初入“江湖”的他更是小试牛刀,在师父的带领下完成了不少小技改项目。
陈其连的突出表现,为他赢得了前往浙江大学机械系液压传动进修班进行深造的机会。“这次进修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点。”他说,当时在慈溪,柴油机领域是机械技术的天下,“液压传动”的概念闻所未闻。在浙大,跟着路甬祥教授学习的7个月里,他慢慢认识到液压的神奇之处,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一扇门,还意外收获了路教授赠予的两本备课笔记,这两本笔记成了他的宝典,也是他今后技改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指南。
1972年,陈其连学成归来,正值公司遇到缸套水压检漏的瓶颈时期。面对每3分钟要完成5千克的无渗漏检测要求,公司最初采用的单柱塞人工检漏方式已无法适应。陈其连得知情况后,决定学以致用,研发一台缸套水压检漏机。之后的每一天下班时间,他都与两本宝典为伴, “满脑子都是图纸设计,吃饭想,睡觉也想,整个人就钻在里面了。”全身心的投入让他苦而不自知。经过无数次废材料的加工实验,半年后,这台从设计图纸到最后成型,全由他一手完成的半自动缸套水压检漏机诞生了,这也是该公司的第一台半自动机床,机器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不仅达到了质量要求,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近2倍的功效。
初战告捷让陈其连受到了公司的重用,也让他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公司的订单随之加大,原先纯手工的铸造方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量,陈其连临危受命对其进行技改。时间紧迫、资金有限等条件让项目变得难上加难,“只能没日没夜地赶工。”陈其连回忆,通宵达旦地加班是当时的常态,为了如期完工,他甚至3天3夜不眠不休,设计图纸、机器装配、流水线调试……调试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最难的当数电器遇灰“罢工”问题。最终,在无先例可以借鉴的环境下,他创造性地提出采用“气动射流”控制的方式,成功研发了半自动铸造流水线,这项技改使得单班柴油机铸件年产量达3万套,在当时同行业中居于首位,并获得了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8年,陈其连获得了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在机械设备领域名声大振,“革新能手”成了他的标签,不少领域内的工业企业慕名而来,找他排忧解难。陈其连也是二话不说义务为对方提供技术指导,无偿分享研究成果。陈其连说:“几十年过去了,慈溪工业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三环要勇立潮头,在设备、技术上不断创新。”■全媒体记者 陈思言 通讯员 叶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