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上世纪80年代,慈溪一家刚创办不久的民办小厂以6年支付100万元为条件,与上海轴承技术研究所签署了技术联营协议,而当时该厂的年收入不过2万元。这一决定在第二年就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年收入同比增长335%——如今该厂一跃成为慈兴集团有限公司,而当初奔赴上海签署技术协议的人,便是如今年逾七旬的公司董事长胡先根。
在新兴产业区的“慈兴”新厂区里,高度自动化生产线井然有序,已难觅过去的踪影,只有从胡先根对技术的孜孜以求中,得以一窥“慈兴”发展的脉络。
自1985年创办至今,慈兴集团用30多年的时间深耕技术研发,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战略目光绘制发展蓝图,从最初的家用鼓风机轴承、家电产品轴承,到今天的汽车专用轴承,将一家小型轴承厂发展成集制造、贸易于一体的民营跨国公司,走出了一条产品升级、科技兴企之路。
与科研单位“攀亲”让当初一个只有18人的村办小厂获得了新的生机,也让胡先根在尝到甜头的同时,心里烙下了依靠科技兴企的执念。为革新设备和工艺,慈兴加大投入,每年都要拿出当年销售收入的3.5%,专门用于技术研发;为发挥多领域的人才优势,建设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在集聚各类科研型高级人才和技术的上海,慈兴集团自办微小型轴承技术创新中心,抢滩上海集聚高科技人才;建立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与浙江大学合作“产学研”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点;与世界顶级轴承制造商———德国乌兹堡GRW公司开展长期技术合作,努力打造世界上最好的轴承技术中心。
时至今日,慈兴集团经过前后8次产品档次升级改造,拥有70多名外国专家和300多名国内技术骨干,其中,“智能工厂”各个环节都有领军人物带队,共引进国内外专家和技术骨干10余人。依靠科技发展,慈兴推动产品开发、检测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更为其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
上世纪80年代,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外销的利润常常是做国内市场的好几倍,成为胡先根眼里的“富矿”。有着技术支撑的“慈兴”通过宁波一家外贸公司向美国出口自己的产品,不断扩大出口量,一时成为我市的明星企业。胡先根认为,要想摸清客户的真实需求,必须绕过中间环节。于是,慈兴走出国门,在美国设立了“CW”公司,直接在北美提供销售、后勤、售后以及技术服务。通过在德国汉堡和斯图加特、美国底特律、国内上海设立销售中心,按照“电商”思维,根据欧盟、美洲和亚洲市场客户个性需求进行“私人订制”,并以高品质“俘获”了众多国外大客户。
始终比别人先走一步、快走一步的领航者身影,是倒映在许多人眼中的慈兴的发展步伐,也是胡先根执掌慈兴以来不变的初心。如今的慈兴,不仅做高端轴承,还与中科院联合实施“轴承制造车间数字化改造提升试点项目”,研制和采用一系列智能化设备和软件体系。2016年,公司牵头实施的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柔性轴承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列入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在胡先根的带领下,慈兴向着企业全球化、产品高端化的高峰不停攀登。全媒体记者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