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一路颠簸,到达了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方召乡不通公路,与外界的联系仅靠乡镇府和杂货店的两部电话,全乡看不到一幢砖瓦房,村民的家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毫不为过。1999年,龚学明前往贵州实地考察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尽管从两年前他就开始为浙江山区的孩子助学,但贵州的贫困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助学是龚学明一直以来的心愿。“看过这些孩子的处境,心里的触动很大,我想做一些事,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孩子。”从1997年资助丽水的贫困生开始,龚学明助学的脚步不曾停下。
龚学明的贵州助学路,起源于一次宁波贵州两地的支教活动,得知有一位慈溪教师前往支教,龚学明便拜托他收集一些贫困生的资料。“当时贵州的小学生一学期的费用是50元,我准备了1000元,打算资助两个孩子上完五年的学。”没想到,传来的资料一共有9个孩子,那位老师也十分为难,“我收集了40多位孩子的资料,实在是难以取舍。”龚学明拿着这些资料,一一实地考察核实,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帮到这些大山里的孩子。
当时,龚学明一年的收入在一万元左右,其中80%都用在了助学上。“连女儿的压岁钱也都拿去资助贫困生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贫困生的资料,并且资助100位贫困生。
当他默默用一己之力助学时,媒体将他的善举进行了报道。2000年年底,《慈溪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龚学明结对助学的事迹,随后,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媒体报道的效果立竿见影,有很多人来找我,告诉我他们也想资助这些孩子。”从各级媒体宣传报道,到上街设摊推介贫困生,龚学明和他手上的贫困生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无数水滴汇合,形成涓涓细流,2012年,蓝天下爱心工作室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拥有更多资源和力量的队伍有了一股合力,涌现了很多令龚学明感动的人和事。“来助学的不一定是企业家、有钱人,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市民。”龚学明说,他们中有的是收入不高的环卫工人,有的不顾家人的反对多年来坚持资助……如今,资助人已有一千多人,资助学生超八千人,助学足迹遍布浙江、贵州、广西、云南、山西等地。
“为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却享受不到阳光温暖的孩子,让我们携手共进。”这是蓝天下爱心工作室成立时,龚学明想的口号,这也是他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全媒体记者 马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