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时光荏苒,从手摇横机、电动横机到微电脑横机、全电脑横机再到3D针织服装定制技术;跨越千万元、亿元、十亿元、三十亿元、上市;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行业标准首席制定者、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项目、省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在过去14年发展中,年轻的慈星已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08年,在创办“慈星”的第五个年头,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平范许下愿景:“力争不新增一分用地,用自主创新实现产值翻一番”。从2008年的几亿元跃升至2011年的3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亩产冠军”。在2012年初的浙江民企经济万人大会上,孙平范作为唯一一位企业家代表上台发言。他是最早提出“亩产冠军”愿景的民营企业家。
而这背后,是慈星一直追求的目标: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迄今为止,慈星共投入数亿元资金用于技术研发,超强的研发让其获得了600项授权专利,并率先掌握了100多项国内核心技术,也成为了国家行业标准的首席制定者,并迅速成为行业冠军。
“做世界针织技术的引领者。”这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孙平范定下的目标。“当年,‘慈星’想到了从‘制造’向‘智造’转变的最快方式——并购。”孙平范介绍说,2010年,一次国际并购为慈星插上了全球化的翅膀。那年6月,慈星全资收购拥有60年历史的电脑针织横机企业、世界第三大电脑横机制造商——瑞士事坦格集团及其旗下的意大利时尚设计中心。
通过并购之后的融合,慈星做强了。2011年,慈星的销售额超33亿元,比2009年的销售额增长了近4倍。目前,慈星电脑横机年产量和年销量均居全球第一,超过世界前两强德国斯托尔和日本岛精的总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针织机械设备生产基地。
2012年,慈星向它的“巨人梦”迈出了第一步:上市。“慈星”上市后,不忘初心,坚持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的理念,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把握产业链的发展。近年来,慈星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为提升企业研发实力迈出了关键一步。2013年开始,慈星开始布局机器人产业链。 2015年,慈星研发的全球首套毛衫自动对目缝合系统,缝合效率提高300%,节省一半的人工,突破了传统毛衫缝合只能通过繁琐的手工视觉对目的瓶颈。在纺织行业大规模“机器换人”巨大商机面前,慈星顺势而上。
慈星的种种突破,靠的是技术人才自建团队和整合并购两条腿走路。从事3C应用的东莞中天、机器人视觉应用的苏州鼎纳、机器人控制器研发的芜湖固高、以及从事人机交互和虚实互动技术开发的北京盛开,慈星股份的控股股东裕人投资还瞄准杭州互联网产业高地,与杭州瞰澜投资共同组建了专业投资互联网及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裕人投资还陆续对多家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进行了战略投资,并与香港科技大学ATC中心李泽湘教授领衔的运动控制研发团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器人与人体工程学实验室全球领先的机器外骨骼团队等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
“这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挑战,作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慈星将发挥上市公司资本优势,集聚全球资源,引进高端人才,开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创客空间,引进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的优秀机器人团队和先进技术。”孙平范表示,慈星将致力打造成为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领先企业。■全媒体记者 何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