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8年获中国化学工业部颁发的“在小氮肥工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表彰证书……在一叠叠亮眼的证书、奖状中,几十封被理得整整齐齐的信封显得有些特别,兀自透出岁月的痕迹,“那是全国总工会寄来的慰问信,每年年底都有。”吴吉丰说,每一次,他都会逐字逐句认真地读完。今年74岁的吴吉丰原是慈溪市化肥厂厂长,在职期间,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热忱的工作态度,与化肥厂上下几百号员工勠力同心,使慈溪市化肥厂成为全国第一个不需国家补贴、扭亏为盈的小化工企业。至今慈溪化工圈仍流传着关于他的“江湖传说”。
1963年,吴吉丰考上了人人艳羡的浙江大学化工系,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他只是淡淡道:“当时没有挑选专业,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长兴县化肥厂上班。 1972年慈溪开始筹建化肥厂,急需化工方面的专业人才,受到家乡感召,他被调入慈溪市化肥厂筹建处,凭着卓越的业务能力和负责的工作态度,从一名技术员一路成为一厂之长。
万事开头难,“化肥厂正式投产后,其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吴吉丰说,起初大部分工人并没有化工方面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化工企业各方面的认知也是较为模糊,安全意识更是淡薄,部分操作工人甚至没有实操经验,这些都是车间步入生产正轨的障碍。“想要化肥厂正常生产运作,首先就要对员工进行专业化培训。”意识到问题后,科班出身的吴吉丰结合所学知识和实战经验,对员工开展理论授课、实操教学,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干部。
“现代化的工厂没有操作规程怎么行,员工岂不是都乱了套?”同时,吴吉丰又马不停蹄地着手编写操作规程,由于当时没有现成可买的资料书,全靠他一字一句写下来。前后历时1年有余,吴吉丰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编制了30多万字的操作规程,全厂每个岗位有了一本对应的操作规程手写本,里面详尽地描述了每一步操作方法、每一个要注意的安全细节。很多人不解他“主动”让工作填满生活的行为,但他却乐在其中,只要与“化工”有关的一切,即便是枯燥的文字,他都觉得充满乐趣。
怀着“要把工作做好”的朴实理念,吴吉丰倾情于化肥生产。那时,他常常以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激励自己。他说:“想起王铁人,就有一股无穷的力量。”面对全国化肥产量低、亏损大的现象,吴吉丰一头扎进了技术革新的洪流中,与工人上下一心,排除各种故障,开展120多项技改……几十小时不合眼是家常便饭,半夜从熟睡中被“求助”的铃声催醒,匆忙赶回工厂帮忙亦是司空见惯。原化肥厂的老员工说:“只要吴厂长在,我们心里就踏实。”
在吴吉丰的带领下,工人齐心协力,120余项技改中,有26项效果显著,其中,煤气发生炉内一个小小的“水夹套”使化肥厂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煤耗明显下降,慈溪市化肥厂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不需国家补贴、转亏为盈的小化工企业。
“这个平凡的岗位,凝聚了我一生的热情和追求。”回望30余年的职业生涯,他说,那些日以继夜赶工的岁月,每一个绞尽脑汁开拓工程的日子,都过得无比充实。■全媒体记者 陈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