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永载慈溪乡镇企业发展史的历史性一页:1981年,掌起仪表厂产值、利润分别达到1500万元、458万元,双创浙江乡镇企业历史新高。今年89岁的时任厂长戎纪华至今身体健康,精神抖擞。抚今追昔,继往开来,接受采访时他思路清楚地回顾了自己30年创业历程,还兴致勃勃地展示了家族五代创业传奇传承史。
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创业的宝贵财富积累。1941年,戎纪华11岁那年父亲逝世,倍感生活压力,15岁开始在无锡一家百货店学生意当“跑街”;22岁开始夫妻俩慈城教书10年;1962年因妻子无法通过民办转公立教师程序,就辞职回到掌起戎家村务农,一干又是10多年。
1974年戎纪华终于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当年,他通过江苏无锡一位朋友介绍,为无锡一家电度表厂加工叫“字轮”的计数器零配件。凭借过硬的业务营销能力,很快拓展到安徽芜湖、黑龙江哈尔滨等3家国营、集体电度表厂,产品供不应求,但面对越来越突出的资金、生产能力影响,寻求发展新空间。
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一个历史性新机遇如期而至。1976年初,当时掌起公社一位负责工业的领导十分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但掌起农机厂负债经营难以为继。戎纪华与这位公社领导一拍即合,合并建立了社办厂——掌起农机仪表厂,产品为计数器字轮。很快,客户告诉戎纪华厂名中“农机”两字与产品名不副实,戎纪华接受了建议,当年正式把厂名取为“掌起仪表厂”。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掌起公社领导的全力关心支持下,供销员出身的戎纪华市场开拓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的综合才干终于迸发,企业一年一台阶,五年大飞跃,独领行业风骚。企业产品1977年由零配件“字轮”升级到整机“计数器”;市场布局除台湾、香港、新疆外的全国省、市、自治区的40-50家电度表厂。
以数字见证速度奇迹。 1976年扭亏为盈后企业利润连年翻番,1977年8万元,1978年20万元,1979年50万元, 1980年近100万元。1981年更是产值、利润分别达到1500万元、458万元。“此时,员工扩大到815人;男工月工资36元,女工24元,月总工资3万左右,企业实际利润近50%。”戎纪华十分自豪地用产品品质好、创新能力强、交货快,诠释制胜市场的三个“法宝”。
没有不变的企业,只有永恒的创新。市场逐步见顶,戎纪华面临产品结构调整的新选择。1983-1984年,企业与航天部508所横向联营开发定时器新产品,为合肥、青岛等地的10多家厂洗衣机配套生产,企业由此跨行转型进入家电领域。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对是否进入电度表、照相机等领域的论证决策中,综合考虑到企业自身能力、行业特点、经济效益等因素,戎纪华毅然说“不”,避免了企业盲目过度扩张;而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了新开拓。1988年至2000年,掌起农机仪表又经历了顺泰电器定时器分离、企业集体承包制、企业转制等多方变革,戎纪华都带领平稳过渡。2005年,76岁的戎纪华终于顺利完成把掌起农机仪表交给儿子戎伟明的交接班。
一代慈商戎纪华,五代创业一路走来。戎纪华祖父戎德和,清光绪年间曾在上海开南货店。父亲戎见春在上海创办益昌橡胶厂,后因抗战爆发,企业被日寇无偿占有,被迫举家搬到江苏无锡。创业基因,代代相传。如今,37岁大孙子戎毅也在观海卫镇与岳父共同经营电子接插件企业,年产值近亿元。32岁小孙子戎宇经营的旅游用头灯、手电筒等旅游休闲产品也红红火火。“戎家的创业传承命运和国家的兴衰休戚与共,紧密相联。”戎纪华满怀期待地表示要用有生之年着手编纂戎家这部创业百年传承史。■全媒体记者 鲁奕呈 鲁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