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开学已经半个学期,因为辅导作业闹得家里“鸡飞狗跳”、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已经是许多市民家中的常态。不过这两天,一块小小的橡皮也引发了一些市民家中的“亲子大战”,究其原因是文具盒里的橡皮多了个新身份。网传,现在有一种能最直接了解孩子上课认真程度的方法,堪称“简单粗暴”,即看看橡皮的“受损程度”,根据干净、完整程度分为5等,越干净、完整,说明孩子上课越认真,橡皮表面破损或坑洞越多或者丢失的,则说明孩子上课越容易开小差。
不过,单看一块橡皮就真能判断孩子上课的认真程度吗?这个说法真的有道理吗?前天,记者来到南门小学一探低年级小学生文具盒里的橡皮“秘密”。在观察二年级某班学生的橡皮时,记者发现他们的橡皮磨损程度各不相同,多数橡皮还保持形状完整,但表面留有黑色笔墨印记,偶尔有小坑。
“这些黑点不是我上课的时候开小差戳出来的,是做作业的时候。”虽然同学们的橡皮总体情况较好,但还是有三四位同学的橡皮以严重的受损模样“突出重围”,有被强力“分解”成两半的,有被“打洞”差点贯穿的。一位陈同学的方形橡皮被磨成了不规则的圆形,蓝色橡皮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小黑点,一面约有20多个。如果说,陈同学的橡皮是“受了轻度外伤”,有位男生的三块橡皮可以说是“重度受伤”,一块长条形橡皮上其中一面有五六个深坑,周围还有笔芯戳入时留下的黑色痕迹,另外两块除了被戳出黑色小坑,还被抠得不规则,表面坑坑洼洼。
为了了解孩子们上课时开小差的情况,记者选择了随机在各年级观察,虽然没有发现有“折磨”橡皮的情况,但做小动作、开小差的还是发现不少,有一边跟节奏唱英文歌,一边左手不停转动橡皮的;有在同学回答问题时低头分神拉拽校牌的;也有抬头作听讲状态,一手在桌面上揉搓的……上课开小差的情况在各年级普遍存在,每班30个左右的学生中约有两三个在做小动作,小动作也不局限于橡皮等文具。
“我外孙的橡皮三天两头丢,半个学期买过多少次也不知道了,说也说不好。”在随机采访家长时,不少家长表示,自家孩子的橡皮上或多或少都有黑色小坑,有位负责接送的丁阿姨不清楚外孙橡皮是否有磨损,但她说丢失时有发生。对于橡皮受损程度能不能反映孩子上课认真程度,一位儿子在实验三小念书的陈姓家长表示可能有些道理,儿子刚上学有些皮,老师曾反映他上课时不时会开小差,他也在橡皮上发现过小坑,儿子有时在家做作业也会拿笔戳橡皮。
“开小差的时候他们什么都会拿来玩,橡皮是玩得比较多的,有用笔戳、按指甲印的,还有拿在手里转个不停的,玩铅笔、吃手指的情况也有。”二年级某班班主任周老师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观察橡皮磨损程度确实可以判断孩子在学校皮不皮,不过像他班上的学生在上课期间开小差情况还算比较好,更多的是在自习做作业时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做小动作。
为了减少学生开小差的几率,让他们在低年级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周老师还在班上做了一个小规定,上课、做作业时要保持书桌整洁,只留必要文具、书本在桌面上,上课时两手要端正摆放着听讲, “如果孩子做作业时容易分心,家长辅导时也可以这样给孩子做个规矩,培养他们好的习惯。”■全媒体记者 陆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