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洁白的墙壁上密布着一个个黑色的印记。“砰!”随着球拍的有力挥击,一颗直径五厘米的黑色小球快速砸在墙面上,又印下一个黑色印记。慈溪文棋中学的壁球小将们说,这三面墙的印记是他们努力拼搏的见证。
在日前结束的2019年第二届浙江青少年壁球巡回赛中,文棋中学“皓锋”壁球队的小将们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佳绩。其中,陈子扬同学在决赛中力克东道主杭州斌和中学选手汪灏,荣获男子组冠军。
文棋小将摘金夺银 三年里收获满满
壁球,被称为“室内运动之王”,参与者在三面徒壁的空间中击球,场地小、技巧多、球速快,球速可达到每小时150公里,是一项极其考验动作和反应速度,同时又富有娱乐性、趣味性的运动。壁球运动现已进入到除奥运会之外的所有大型综合运动会,但在国内这一运动尚未得到普及。目前,慈溪文棋中学是宁波地区内唯一一所开展壁球教育的初中。
回忆起赛场的激烈角逐,文棋中学“皓锋”壁球队的指导老师徐天立感叹,“学生们比起平时训练状态好很多,壁球运动不仅令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大大加强,还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徐老师介绍,壁球队成立已有三年多的时间,自成立以来,老师们在指导学生日常训练的同时注重以赛代练,通过赛事训练不断强化学生面对高强度对抗时的心理素质和对战技巧。
三年来,文棋中学“皓锋”壁球队收获满满,在全国比赛中共获1金2银2铜;在各类省级单项赛事比赛中共获10金14银13铜;团体比赛获得2次团体冠军。“2017年6月浙江省第三届体育大会壁球比赛中我校学子曾代表宁波市参加,和成年选手同台角逐,最终获男女团体混合赛第二名;在个人比赛中,沈家宁获女子单打第二名,沈柳鑫获女子单打第三名。”徐老师介绍。
不敢报名到慕名前来 “三球一课”带来优秀成绩
“原来家长和学生并不了解壁球,也不敢主动报名。”徐老师坦言,2015年学校最初开办壁球教育的时候,仅有十来个学生报名。面对这种情形,2017年文棋中学决定开展“三球一课”课程,在初一年级段每周一节体育课开设壁球、篮球、足球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相较于原有的体育课程,“三球一课”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权力,根据自己爱好选择,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训练、学习的动力。
记者在文棋中学壁球训练室看到,在体育课期间,不少队员自发地赶来训练。徐老师介绍,“比起田径等传统体育项目,壁球趣味性更高。通过‘三球一课’,学生们接触、了解了壁球,平时空余时间更乐于接受壁球训练。由于室内运动相对安全,现在壁球队员在体育课程中征得老师同意后可自发来壁球室训练,比以前训练效率高不少。”
在“三球一课”课程的逐渐开展和各项赛事获奖的双重激励下,学生们报名参与壁球课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徐老师开心地介绍,“目前球队在省内壁球界也算是小有名气了。今年一个班就有20个学生报名,初一年级段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壁球课。还有一位小学学生家长慕名前来希望能加入训练。”
特色化办学引领发展 规范化改进仍有难处
当初学校是如何慧眼识珠挑中壁球这个小众的运动呢?文棋中学的校长叶恩解释道,学校秉承特色化办学引领学校发展的理念。“原先的特色化体育课程是田径,但竞争相对激烈。2015年学校决定新开设一门特色化体育课程,因为成本、安全性等因素,最终选择了壁球。”叶校长介绍,目前学校打算为壁球课申报精品课程,正在原有校内老师编写的壁球课本基础上改进、深化,“下一步,学校争取成为市内壁球训练点、省内壁球示范作用学校,推进浙江地区壁球运动的开展。”
“现在不断改进特色化壁球课程也有难处。”叶校长介绍,为开展高质量壁球课程,学校特地聘请了一位专业壁球教练,两周一次进行专业指导,一年的支出在3万元左右,加上场地、器材、参赛费用等,一年费用总计在七八万元左右。仅靠上级部门对于此类特色化课程的补助并不足以维持学校壁球课程的持续,更不用说进行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的规范化改进。“除去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我还找到一位热爱壁球的朋友资助,这才勉强维持目前学校壁球课程的开展。此前的2019年浙江青少年壁球巡回赛,学校中共有20多位学生报名,但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无法承担所有学生的参赛费用,只能挑选前12名优秀学生参赛。”叶校长坦言,申报壁球训练点需要两处壁球室,目前文棋中学只有一处,同时壁球的训练墙面三年需修补一次,如今壁球室墙面已使用三年多。如何保障师生正常训练,已成了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好在随着成绩的不断取得,上级领导对壁球的关注度也持续增强,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
三面密布着黑色印记的墙面,不仅是文棋中学壁球小将们拼搏努力的见证,也成了文棋中学特色化课程发展中不得不面临的困境。“尽快解决场地设备的问题,完成训练点的申办,争取上级部门的进一步支持。”目前文棋中学先想办法保障师生的训练,同时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办法。看着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笑脸,看着训练室里飞扬的身影,展现的是一种自信。■全媒体见习记者 杨峻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