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万能的朋友圈,哪里有桑叶呀?”连续两天,家住浒山街道三碰桥社区的陆先生在朋友圈里求助。
一到养蚕季,很多宝妈宝爸们又开始忙碌起来。无独有偶,近日四川、江苏、山东以及杭州的不少媒体相继报道称,学校要求小学生在春天养蚕,家长为了找桑叶十分发愁,而不少嗅觉灵敏的商家也打起了卖桑叶“致富”的主意。
那么,学校为什么会有这种操作?在慈溪的小学生也要养蚕宝宝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学校要求小学生养蚕这件事,是真的吗
原来,学校要求小学生养蚕这件事是小学科学教材的安排。据了解,目前慈溪市所用的小学科学教材都是浙江省教育科学出版社统一出版的新教科版,在三年级下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中,需要观察动物的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主要内容就是讲蚕一生的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也就是说,这主要是三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
“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相较于蜗牛、小老鼠等动物,有明显且清晰的发育轨迹,是较为典型的动物,这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慈吉小学的科学老师陈老师告诉记者,“蚕的整个发育过程要经过24至32天,小时候每天要吃5到6片桑叶,大了要吃6到8片。”当问及蚕卵的来源以及学生是否必须养蚕时,陈老师说,“学生的科学学具袋里就有蚕卵,是配合教材提供的,也不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养蚕。蚕卵在气温高于30℃就会孵化,今年三月份有两天突然高温,导致蚕卵提前孵出,当时桑叶才刚发芽,因此饿死了很多。现在我手头只剩下18条蚕,在班级中统计养蚕的学生也只有十来个,每人手里也只有一两条。养蚕的话主要还是学生自己的兴趣,学校并没有硬性规定,不过养蚕本身来说还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学生爱养蚕,桑叶哪里来
对于桑叶来源的困惑,记者咨询了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得知现在大规模为养蚕而种植的桑树几乎没有了,如今主要种果桑,也就是经过改良的桑树,用来结桑葚销售。当然,果桑的叶片也可以喂蚕,学生养几条蚕所需的桑叶比较少,是可以满足的。
陈老师也告诉记者,桑叶的问题倒不担心,学校里面有几棵桑树,学校旁边还有一棵很大的桑树树枝伸到学校里来,也可以采一些,足够现在养来观察的蚕宝宝吃了。一些小区的绿化带也会有一两棵桑树。另外,莴苣叶也可以喂,但是要从孵出来就喂莴苣叶,如果吃过桑叶的蚕,再喂莴苣叶是不吃的。而且也不必每个学生都养蚕,一个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将蚕养在学校,每天观察,派专门的同学负责每天带些桑叶来给蚕宝宝吃也就可以了。
此外,网购桑叶也是一个途径。在淘宝搜索“新鲜桑叶”,跳出来的桑叶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一斤不等,没有像一些媒体宣称的“天价桑叶”。而且网上还出售和养蚕有关的器物,比如蚕卵的孵化器、蚕夹子、养蚕专用油纸等,甚至还有“养蚕套装”,商家可谓别出心裁。当然,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养几条蚕所需的桑叶,主要也是在周遭寻找,通过网购的也较少。
摘桑养蚕,春天里孩子们的有趣活动
学生养蚕是一项传统项目,并非今年新有。养蚕宝宝观察它一生要经历的变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明白生命的过程和意义,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次采访到的陈老师家中就曾养蚕,他也十分鼓励学生养蚕,10多年前他还为了桑叶的问题亲自在城区中心小学附近的河堤旁种过8棵桑树。
而针对网上许多家长苦恼桑叶没地方找,想要叫停“养蚕”家庭作业的一些评论,许多科学老师也提出了几乎一致的看法——这是难得的给学生提供观察小动物的机会,教材也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才选定蚕作为观察对象的,而且教材中课程的开展时间也是与蚕的生长发育时间配合着的,取消既不合理也不可能。当然,将养蚕找桑叶的任务一味交给家长也不对,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认真观察。■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