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匡堰是中国青瓷之都,也是享誉中外的中国杨梅之乡。如今,这里正践行着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匡堰派出所成立了“上林讲团”,在全省公安系统首创“菜单式服务企业、全方位服务基层、零距离服务群众”的三服务新模式。自2017年1月成立以来,以其工作的强大引领力、群众的信任度,不断上演着一幕幕使群众从观望到参与、从满意到感动的社会平安和谐正能量大戏,实现了“党政认可、群众满意、民警幸福”的工作目标,为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作出了新贡献。
“三服务”促进大平安。全镇连续两年刑事案件下降20%以上,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98%以上,企业消防零火灾,涉及摩托车、电瓶车道路交通事故零死亡。
引领力:从“独唱”到“大合唱”
由匡堰派出所牵头创办“上林讲团”看似偶然,实属必然。这既是群众所需,又是党政及有关部门所求,更是“跳出公安大服务、服务公安大平安”的大势所趋。该所在110接处警和群众接访中发现,许多劳资矛盾、个人建房、土地纠纷等涉及其他部门,需移交或多部门联合办理解决。
“上林讲团”正是契合各部门服务方向,在各方期待中应运而生。 “上林讲团”成立起步时只有4位老师,以大平安宣讲为切入口,突出公安职能主体,并根据群众需求每个月安排2至3次宣讲。接着,镇相关部门纷纷加盟,至今年初,形成了16名讲师的团队,涵盖了律师、教师、医生、安全工程师、公务员、村干部以及工青妇、劳动保障、新闻、城管、消防、供电、供水等镇域内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以及民警、协警、消防员、社区保安等人员,共开设26门课程。其中,镇卫生院开设家庭医生、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等4门课程,他们深入村、企业、学校、党员中心户、人员集散地,精彩的讲课吸引打动了群众。
讲师队伍从“独唱”到“大合唱”、从“盆景”到“风景”的飞跃使“上林讲团”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建共创共享的“三服务”品牌,为基层社会治理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转型作出了创新探索。
信任力:从了解熟悉到理解支持
群众的信任力是决定讲团成败与否的终极标准。如今的“上林讲团”讲师扮演着基层社会治理政策宣传员、平安和谐保障员、服务群众贴心人的多重角色。
高家村的宋某因对土地征用政策处理上有异议,连续18年进京上访。宣讲团讲师老励曾针对上访人员,分别于2017年6月、9月专题上过两次政策法律课。2017年10月的一天,镇信访部门获悉以宋某为主的5人已购买好去北京的动车票。当天下午,老励同镇领导来到宋某家中,只见她和丈夫手提行李,正准备动身,老励笑着问她:“大妈你准备到哪里去?”对方见老励来了,只好尴尬地回答:“没地方去!”接着,夫妻俩马上将行李藏进了房间,并当场将两张动车票交到老励手中,承诺不去北京了,还表示劝阻另外3人也不去北京。老励为此感慨又欣慰地表示:“多年来的政策疏导、感情交流、信任积累终于取得了成果!”
“上林讲团”讲师坚持变上访为下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热情温暖民心,用汗水收获民意,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又一个难点。至今年4月底,全镇11名上访人员中,已有10人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息访,包括4名多年上访人员,还有6名一般上访人员。
感染力:从满意到感动
“上林讲团”有一种打动人心的感染力叫感动。2018年5月,因全市重大火灾事故持续高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上林讲团”选择曾遭受过重大火灾的大蜜书服饰上课,当课讲到当时该企业员工奋不顾身的救火场景时,现场有10多位老员工热泪盈眶,有的甚至失声痛哭:“痛定思痛,火灾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危害实在太大了,如果当时扑救不及时,我们还得另谋出路。企业是我家,消防安全靠大家!”
听课者的感动,也是对“上林讲团”讲师的一种褒奖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动力。用自身的行动教育身边的人,最具感染力。
一天,外来务工者胡某因劳资纠纷讨薪未果一时想不开,爬上了匡堰沿山一工地的塔吊准备自杀……获悉此情,老励主动赶到现场劝说,通过隔空高喊对方了解到是老励时,要求老励上塔交流沟通。老励在消防员陪同下,一起乘云梯上了48米的高空。此前,胡某曾在建筑工地听过老励讲课,通过互动,建立彼此信任关系。此时,胡某看到老励时深受感动,经过短暂而真诚交流沟通,终于放弃了轻生念头。最后,当云梯着地时,现场围观的300多位群众掌声不绝,大家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上林讲团”就这样扎根一线,担当有为,寓情于理,寓教于法,不断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真正走进群众的心坎。■全媒体记者 鲁奕呈 鲁企望 通讯员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