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上阵父子兵 一起工作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2019-06-17 09:13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昨天是父亲节,父亲与父爱是这个节日里永恒的话题。父亲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在人生旅途中言传身教,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工作。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在这个父亲节,我们将关注的目光从父亲转向父子。随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逐渐走上工作岗位,不少孩子有了与父亲共事的机会。他们有的选择了父亲的职业,有的接过了父亲的事业,也有的走进了父亲的单位,和父亲成为同事。对父子二人而言,一起工作不仅是共同努力与奋斗,还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让我们通过5对父子的故事,来感受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中那份相同的父子深情。 ■全媒体记者 姜鹏

  公交父子:同开一条线路 常在终点相遇

  在我市城乡公交公司里,有一对特殊的父子,父子俩不但同为公交车驾驶员,而且还在同一条线路工作。他们就是我市290路公交车的驾驶员高荣照、高海强父子。

  29岁的高海强在公交驾驶员的岗位上刚刚工作了一年多。“我两年前进入公交公司修理厂工作,去年3月开始开公交车。”高海强告诉记者,他起初开滨海3号线,去年年底290路公交车开通时,和父亲一起被分配到现在的线路上。

  小高回忆,父亲高荣照这些年一直从事驾驶工作。“十年前,我爸在开客运中巴。我寒暑假经常跟着他的车出去,还在车上帮他卖票。6年前,他开始开公交车。”跟父亲一起出车的经历,让小高从那时起就对父亲的职业多了几分向往,“我爸每天把那么多乘客安全送到车站,我觉得他很厉害。”

  当天,正赶上高荣照师傅的车也驶进终点站,他停好车后,就赶过来和儿子“会合”。高荣照向记者介绍,他们从龙山开到高铁余姚北站,一路乘客多、路程长,单程就需要1个半小时。虽然工作忙碌,但是他们经常可以在终点站相遇。

  “每天一见面,我爸都会嘱咐我注意安全,很温馨。”一旁的小高笑着说。

  “年轻人经验少,我就反复告诉他安全第一。”高荣照说,他每天都会提醒儿子一些工作上的琐事,比如一定要等老人坐好了再起步,路过斑马线要注意减速,多帮助有需要的乘客等等。让老高欣慰的是,儿子把他的叮嘱一一落实到了工作中。小高做驾驶员才一年多,就被评为了优秀驾驶员。

  高荣照谈及工作6年的感受,流露最多的是不能陪伴家人的愧疚。 “一年只有三四个节假日能跟家人一起过。”他说,好在家人一直很支持父子二人的工作,现在小孙子在路上看到公交车,就会指着车叫“这是爸爸的车,这是爷爷的车”。

  高荣照还告诉记者,他这6年来看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所开的车型已换代两次,舒适性越来越好,而且还可以照顾儿子的工作。对这一切,老高表示非常欣慰。

  记者从我市公交公司处了解到,像这样的“父子兵”驾驶员共有5对,而在同一条线路工作的,只有高荣照、高海强父子两人。■全媒体记者 姜鹏

  纺织父子:约法三章承父业 相处犹如朋友般

  在慈溪华东轻纺城,有对一同经营着布料生意的徐氏父子,一人负责纺织,一人负责定型,两人配合默契,亲密无间地活跃在本地纺织行业中。

  作为一名90后,儿子徐淑东在毕业时放弃所学专业,而选择子承父业,跟随父亲的步伐进入纺织行业。在小徐大学毕业那年,徐父见家中生意规模扩大,心生让儿子接手其中一纺织工厂的念头。

  这想法一产生,父子俩有了一次深谈,既确认小徐接手的意愿与决心,也对其约法三章:小徐需经济独立,除全权负责纺织厂,还得公开每年的工厂经营状况。尽管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但当小徐正式上手时,却发现要管好纺织厂其实并不简单,无论是联络客户,还是运营纺织厂,他在独立运营后都曾遇到不小的难题。

  所幸在那段时间里,徐父始终在背后做他最坚实的后盾,手把手传授多年积累的工厂经营经验,教他辨别纹路、选择材料等,直到半年后小徐能够独自挑起纺织厂的重担,徐父才退居幕后。这些年,小徐把纺织厂经营得有声有色,在一旁见证的徐父也对儿子所付出的努力与心血表示肯定,“在本地纺织业里有许多人知道他,认识的同行都跟我说他做得不错。”

  对于这些年的成绩,小徐表示得益于父亲从小到大的教育。在他成长过程中,家中从未有过争吵,徐父与他相处犹如对待朋友、同龄人,时常沟通、尊重他的意见,并且始终秉持独立的教育观念,令他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光在工作上放手,徐父也开明地对待儿子的人生大事,尽管身边的好友陆续过上含饴弄孙的生活,他也没着急下一代,“他们去年刚刚结婚,我们也不急着抱孙子孙女,生活毕竟是他们自己过,一切顺其自然,尊重他们的规划和意愿。”

  关于父亲节,徐父表示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平日里儿子就在用行动表示,送他皮带等合心意的礼物,节假日带家人出门旅游等。小徐则计划着一家人出门吃顿晚餐,并向徐父送上祝福:“希望老爸身体健康,不要有太多的工作压力,可以适 当地放手享福。”■全媒体记者 陆铭铭

  草莓父子:儿种地创业 父全力支持

  65岁的陈龙均和33岁的陈杰丰是父子俩,在新浦镇开了一家名为禹诺的草莓农场。两人一看就挺像,同样的身材消瘦,脸庞都是晒得发红的健康色。记者找到陈家的草莓大棚时,父子俩都穿着布鞋在弯腰除草。

  种草莓之前,陈龙均在观海卫镇七塘公路边上租种了20亩地,主要靠七八亩丝瓜挣钱,一年收入不过两三万元。而陈杰丰则开着一家模具加工的小作坊,一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

  最初的一两年里,小陈的模具作坊也没放下,只建了3个大棚,种了两三亩草莓。大棚一开张,老陈就扔下了操持10多年的丝瓜地,跑过来照料娇贵的草莓,晚上就睡在活动板房里。这让缺乏种地经验的小陈安心不少。他说父亲话不多,更多的是在行动上给予支持。

  经过四五年的努力,今年上半年草莓种植面积到了8亩。这在以葡萄闻名的新浦算得上草莓大户。除了种草莓,父子俩还做起了育苗生意,向其他种植户批发苗种。这样一来,父子俩一年到头都没什么空闲。不过,草莓收益不错,陈家父子打算下半年把大棚扩张到10亩。

  “还是年轻人有闯劲。”老陈说,此前他觉得种草莓搭棚就要一两万元,投入太大了,不像丝瓜络有厂家上门来收,不用担心销路。一旦亏了本,他这个年龄没有翻身的机会。这些年,儿子注册了农场、商标,办事思路很有条理。

  而对于小陈来说,过去父亲常期住在15公里外的地头棚屋里。现在父亲年纪大了,父子俩能在一块干活,感觉很安心。另外,老一辈农民对土地有感情,有一种安于天命的乐观态度。这几年和父亲一起种草莓的经历,让他越来越相信一句话:只要勤奋,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全媒体记者 杨贯 通讯员 王纯纯

  木匠父子:相承传技艺 祖训代代传

  “叮当、叮当……”6月14日上午,当记者来到知名木工手艺人黄军明师傅家时,这位木工正在屋前为他的父亲修理一件损坏的家具。今年83岁的黄伯根正在一旁帮他的儿子整理着打磨好的一块块木头。记者注意到地上摊着不少墨斗之类专业的木工工具,屋内满是各类的木质家具,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连走向二楼的通道都被木质家具挤占着。

  “从我的父亲传我,到我传我的儿子。我们一家从事木匠快有100年了!”听闻记者的来意后,老人来了精神,和记者介绍起了他们家的木匠史。据老人介绍,从他的父亲1926年开始木工学徒生涯后,他们一家就和木头结了缘。从1926年至今93年的时间里,他们一家祖孙三人都是木工,且都是从父辈手里接过技艺的传承。

  今年53岁的黄军明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比较喜爱木头。“制木对我来说是耳濡目染的。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看着父亲做木工。”他告诉记者,他曾经做过捆木工、当过上班族,但是最后还是选择回家继承父亲的木工技艺。

  聊起向父亲学习木工技艺的故事,黄军明笑着说,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刚学木工那会,因为总是画不好墨线而被父亲用木尺教育,到现在还记得父亲当时告诫他的话:“划线是木工最基本的技能,如果线都画不直,做人也不会直。”这句话不仅是黄师傅父亲用来教育黄师傅的,还是黄师傅的爷爷用来告诫他父亲的,“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我们家的祖训吧。”■全媒体记者 黄凯

  青瓷父子:永远只做一件 件件独一无二

  匡堰上林湖畔的孙氏父子是远近闻名的青瓷匠人。父亲孙迈华从18岁开始在丽水的龙泉瓷厂当学徒,学习制瓷技艺,后来创立了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大半辈子都在与青瓷打交道,2013年被授予中国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我爸爸是真的很喜欢做青瓷,经常埋头一做就是一整天。我小时候经常去看他做青瓷,也做着玩,不过一直没有系统地学过。”儿子孙威说,“我真正系统地学这门手艺是在工作之后,当时是我哥哥在接我爸的班,但是他学了两年觉得不喜欢,不想学了。家里就我们两兄弟,没办法,总要有人继承手艺,我只能辞职回家。”当时的孙威刚刚大学毕业,体育专业的他毕业后在慈溪育才中学当体育老师,没想到才工作了一个月,就被父母强行叫回家继承家业。“我从来没想过要把做青瓷当作自己的事业,做来玩玩还可以,叫我专职做这个,我当时真的一点也不喜欢。”

  “不过我爸也没有一直强求我做这做那,他把最基础的东西教给我以后,就把我交给了他身边做青瓷的朋友。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别人来教,这是他的理念,他给我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但是自己不插手。”

  “做了五六年后,我发现青瓷有独特的魅力,慢慢爱上了,开始费心去钻研。”

  孙威说,他平时很少和父亲交流,但是在学手艺的过程中,父亲作为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我和我爸爸有很多相似点,做青瓷,我们永远都只做一件,做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另外,我们都喜欢自己改造、发明做瓷器用的器械。”据孙威介绍,父亲曾为制作玲珑灯而设计了一个镂花工具,能成片镂花,让镂花效率大大提高。这让孙威意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自己研究着做了一个电气混合窑,让烧制更多元化,现在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来学着做。”

  刚刚回家学习青瓷技艺的孙威年轻气盛,容易和家人产生矛盾。而现在,他变得沉稳了:“我很感谢爸爸把我带上这条路。别的不多说了,他身体不好,我只希望他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全媒体记者 钱佳欣

   责任编辑房蓉蓉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盛世修文丨让文物活起来
时习之丨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习近平引...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
文化中国行|重磅微视频《穿越时空读懂你》
学习时节丨举旗帜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
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的尊老敬老情
学习时节|“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
习语品读|“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
学习导读 | “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
五集政论片《解码长三角》第四集《锦绣...
“浙里办”何以成便民神器
“浙”里上大分丨 一则留言背后的暖心故事
潮评丨广交会上,“浙货”散发“新”魅力
易炼红调研省市场监管局
易炼红会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一行
全市政协系统党的建设暨宣传思想工作会...
我市为全省秸秆离田利用提供“慈溪样板”
赵光君来慈调研基层人大工作
居民楼里的制衣作坊被限期搬离
首张餐饮管理类食品经营许可证颁发
浒山统筹汽修店检查计划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谷雨至百谷生 冷暖气流交替“打卡”
广场志愿服务
放飞
慈溪公安做足“护跑”准备
我市召开“三支队伍”建设部署推进会
育才中学获评首批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实践...
逍林做深做实人大代表融入网格机制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周启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