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驾车上路之前,大多数人都有到驾校学驾驶、考驾照的经历。很多人是从驾校教练那里完成了汽车驾驶的启蒙。
虞国平是龙山镇金岙村人,今年55岁。作为一位拥有25年从业经验的驾驶教练,他身上的职业“特质”很是明显:皮肤黝黑,嗓门豁亮,普通话在同龄人中特别棒,说话也很有耐心。
谈起干上驾驶教练的缘由,虞师傅说自己小时候家中兄妹七人,家境困难。初中毕业后,他到福建某部队参军,被分到汽车连当了五年驾驶兵。早年开的货车故障率高,学驾驶的同时也就学会了修车。
“那个时候当兵也蛮苦的,但是大家思想好,工作都特别拼。”1989年,虞国平退伍返乡时已经入了党,还在部队里立过一次三等功。这一年,慈溪工农业生产总产值达到39.03亿元,跻身浙江五大经济县(市)之列,成为全国的首富地区之一。
回到慈溪后,虞国平先到一家集体制药企业开车送货。 1994年企业改制,他转而到镇海一家集体驾校担任教练。过去开车是一门不错的技术。 “那个时候学员要学上整整半年,吃住都在学校里,教练和学员同吃同住。”虞师傅回忆,头几批学员多数是跟虞师傅一样30岁出头,来自宁波各个区县。半年时间的相处,有不少到现在还是要好的朋友。
两年后,驾校开始放开,慈溪涌现了一批私人驾校,这也是慈溪驾校最火爆的一段时期。“大过年的驾校还在报名,而且要排长队,花一个早上才能报上。”虞国平在2000年前后,每周送考学员12个左右,一年下来能挣到二三十万元。
随着本地适龄学员陆续拿到驾照,外来务工人员逐渐成为学驾照的主流。虞国平带的学员里,十多年来外地学员与本地学员的比例在3??1,高的时候能达到4??1。本地学员主要是大学生及准大学生。
“高考毕业生能招到几个是衡量一个慈溪驾驶教练干得好坏的硬指标。”虞国平说,这些年,他每年要带上十来个高考毕业生,“起码本村的学生全包了”。一般高考8号考完,9号就由家长找过来报名。
截至2018年10月,我市7座以下蓝牌汽车保有量为35.3万辆。这些年慈溪人考驾照不必再像过去一样远赴北仑,龙山建起了新考场。科技的发展惠及了驾考,过去的人工评判变成了电脑评判。同时,还有了更规范、接地气的考试项目。
“以前科目二考‘侧边转位’,从一个停车位转到相邻的另一个停车位。这能有什么用?”虞国平说,现在考的“倒车入库”“侧边停车”,在一些车位紧张的医院、机场等场所就非常实用。毕竟现在的车辆太多,停车位已经很紧张了。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作为一名老驾驶教练,虞国平对驾驶安全有着自己的坚持。“一年带出多少个学员不重要,重要的是开车上路能安全。”他说,他不太认同现在的理论驾考完全靠题库APP。比如白色灯是倒车灯这类知识很实用,但题库没有。分享这些实用的知识,让学员以后开车上路时多一份安全保障,这就是他工作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