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王宁远:为良渚古城探寻更有力的实证
2019-07-16 16:26   稿源: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7月15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浙江卫视记者虞婷)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这背后凝结了一代代良渚人的心血和汗水。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位20年来,一直为良渚文明探寻实证的考古学家——王宁远。

  “陶器是随着它的使用,不停地改良的,变得越来越科学。”作为一名考古学家,王宁远已经在良渚工作了近20个年头。他全程参与了良渚内城、外城城墙遗址和高坝、低坝水利系统遗址的发掘、研究。在考古过程中,王宁远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说:“只要是能帮助我们构筑当时历史的所有证据,一块碎陶片,一堆土,或者是一根烂草,对于我们来说可能都是宝。”

  一块块碎片,拼成一件件良渚陶器。一件件陶器,拼成的也许就是5000年前良渚生活图景的一角。在王宁远看来,考古学家有点像侦探,既要有苦功夫、精细活儿,也要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2009年的时候,这个地方发现了高坝,岗公岭遗址。后来用洛阳铲顺着山谷里面去找,把高坝系统的6个坝都找出来了。”

  良渚水利系统遗址的发现,成为良渚古城最有力的实证,这让王宁远更加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分量。“5000年了,这么完整的留下来,太不容易了,太难了,你做这个行业,当然有责任把它研究好,保护好。”

  

  

   责任编辑房蓉蓉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文博公开课|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一习话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
金柚的寓意
少油少盐爱却满了,儿保旁不起眼的小面...
奋战四季度 夺取全年胜丨抢抓年末大促 ...
面向“十五五”,浙江县市区怎么干?
刘捷在考察2025浙江农业博览会时强调 让...
总书记关切事丨以奋斗之笔 答硬核之卷
激情全运会|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
学习·知行丨历年“G20时刻” 习近平向世...
学习时节|体育为媒,总书记引领粤港澳...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特...
学习手记|脚要踩在大地上
文博公开课|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改革者 正青春|长三角原点上何以长出“...
学习新语·展望“十五五”|把发展蓝图变...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丨一湖水墨润文脉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中国是国际法治的...
纪录片《新时代江河战略》
学习·知行丨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 习...
【习声回响·文韵中国】在文博“大学校”...
一见·三地联合办赛,观察“中国之治”的...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千年水运承古今
学习时节丨“百千万工程”让乡镇面貌有...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湾区同心协力 全民...
寒潮来临 浙江各地多方联动 守护“民生...
潮起珠江 浙军争辉——第十五届全运会浙...
四大方面,感受浙江 “十四五” 民生温度
数说“十四五”丨四个维度,看浙江社会...
民生答卷,有温度有厚度 “十四五”时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