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这片唐涂宋地上,曾经有一枝“花” ,盛开了五百年。曾是“浙江棉仓”的新慈溪也因她而“生”——
从百里棉海到城市菜园
2019-08-30 10:41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曾几何时,杭州湾南岸的这片滩涂上到处是棉花,浩浩荡荡,无边无际,自东往西绵延百里,待到花开时节,原本壮观的绿海就缀上了大朵大朵的雪白,煞是好看,采收的时候,棉农们挑着满担的棉花穿梭其间,一艘艘运棉船沿着河道鱼贯而行。

  如今,这里还是那样辽阔宽广,只是当初纯粹的绿被各式各样的蔬菜瓜果替代,西兰花、刀豆、青菜、番茄、西瓜、葡萄等品种不一而足,连栋大棚、无人植保机、收割机等新名词不绝于耳,地产的农产品纷纷坐上了汽车、轮船、飞机,丰富了海内外的餐桌。

  从棉地到城市菜园,是种植结构的变化,是慈溪农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结果。在时代大潮和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市不断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创造着一个个慈溪奇迹。

摘棉花

三北地区曾是“浙江棉仓”

  1954年10月,慈溪县县域调整,将慈溪县北部、余姚县北部、镇海县西北部的产棉区划入调整后的慈溪县,俗称“三北”,慈溪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浙江省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重点产棉县,有“浙江棉仓”“百里棉乡”之称。

  “慈溪一枝花,盛开五百年。”三北地区种植棉花历史悠久,具体始于何年无从查考。元明时已经种植棉花,但未见面积记载。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多次提到余姚植棉技术,并称“似草之木棉也。此种出南番,宋末始入江南”。可见,慈溪现境植棉应早在宋末元初,明时已具规模。清乾隆时“姚邑北乡,沿海百四十余里,皆植棉花”,说明那时“姚北”沿海已广植棉花。自明代至民国,三北地区一直连片种植棉花,特别是大古塘以北一直是集中产棉地区。

  根据2017年出版的《慈溪市棉花志》记载,1950年-1953年,三北地区植棉面积在4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在1万吨左右。慈溪集中产棉时期是1955年到1984年。1965年,慈溪49.34万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54.2斤,成为高产典型。1984年,慈溪县棉花面积为42.56万亩,亩产186斤,总产量为历史最高水平,达到3.9399万吨。之后进入调整衰落时期,棉花生产由种植结构调整走向快速衰落,种植面积持续下降。2014年,全市植棉统计面积降至4.33万亩。

  依托本地棉花产区资源,纺织业也发展得十分红火。1970年初,慈溪第一家上规模的国营企业慈溪棉纺织厂(慈一棉)正式投产,1980年又开始筹建慈溪第二棉纺织厂,“一棉”“二棉”的建立成为慈溪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加快了慈溪工业化的进程。据《慈溪县志》记载,1987年,全县31个工业行业中,年产值最高的是纺织业。

  集中产棉时期,棉花种植区域按照夏季作物种类划分,分为纯作区、混作区;按地理位置分为东部棉区、中部棉区、西部棉区和北部棉区。20世纪90年代,慈溪实施“南棉北移”战略,北部棉区的比重不断加大。至21世纪,慈溪棉花生产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在长期的棉花生产实践中,慈溪棉农潜心技术攻关,致力高效栽培,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慈溪天时地利的棉花耕作栽培模式,有过棉花大面积优质高产的辉煌,涌现过许多棉花生产先进和棉花技术工作先进。

  解放后,党和政府就引导农民先后组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直至建立人民公社,健全慈溪棉花生产的经营组织体系,推广棉花栽培技术,提高棉花生产水平,还经常组团到外地参观取经,去过上海、湖北、安徽、江苏、河北等地。在此过程中,一批植棉技术过硬、棉花优质高产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走上了历史舞台。1952年,“五洞闸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成为全省第一个高级社试点单位。1966年,全国集中产棉县第五次棉花生产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在高产地区代表座谈会上赞扬慈溪高产经验。1973年全国棉花生产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称当时参加会议的慈溪县委书记黄建英为“棉花姑娘”。1986年,慈溪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优质棉基地建设县。

晒棉花
精选棉花种籽
被毛主席点赞的五洞闸

  沿着中横线往东北方向一路行进,就来到了曾经全国闻名的五洞闸村。沿路都是连片的良田,露地和大棚相杂,绿色与白色相接,一人多高的玉米挺拔而立,露天种植的蔬菜长得密密匝匝,大棚里葡萄架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紫色果串。时过境迁,找不到一点棉花的踪迹,但五洞闸人的传统还在,他们顶天立地,靠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发家致富。

  曾经的百里棉田到眼下的无迹可寻,总让人有些失落,不过在村办公楼的门口,记者竟然看到好几盆棉花,正是盛花期,绿叶白花特别惹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慈溪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陆建立是《观海卫镇志》的主编,为收集资料跑遍了观海卫镇的角角落落。他告诉记者,以前观海卫一带随处可见的棉花如今难觅其踪,曾经有人拜托他找些棉花标本,但他找了好几处都找不到。

  说起60年前的辉煌,五洞闸人都津津乐道。集中产棉的时期,五洞闸村“百里棉田、千亩雪场”,棉花种植规模很大,可以说是“人人种棉、家家摘棉”。五洞闸村隶属于观海卫镇,三北棉花生产时期,一般把观海卫镇、附海镇以东的棉区称为“东部棉区”,包括龙山镇、掌起镇、观海卫镇、附海镇、市第二农场。元代时,观城就置浙东木棉提举司,至清乾隆年间,“沿海百四十里皆种木棉,每至去收,贾集如云,东通闽粤,西达吴楚,其息岁以百万计。” 20世纪50年代,观城棉花亩产量突破百斤大关,跻身全国首批“百斤乡”行列。

  1952年,罗祥根带领14户农民建立了五洞闸高级社。罗祥根是观海卫镇五洞闸村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岐山乡五洞闸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1955年被农业部授予“农业增产模范”称号。1957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批示中,高度赞扬了五洞闸农民走合作化道路,说“这个浙江省慈溪县五洞闸合作社的了不起的事例,应当使之传遍全国。”至今,原五洞闸供销社西墙上还誊写有毛主席的批示全文。195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到五洞闸人民公社视察。 1971年,国务院业务组分管农业的副组长华国锋到公社视察,讲到了生产方针问题。

  这些历史都能够在五洞闸村的棉花博物馆找到佐证。五洞闸公社的建立与发展、棉花种植技术的革新、全套纺纱工具、当年实景照片等展示了当年的棉花生产盛况,反映了五洞闸农民辉煌的创业史和艰辛的奋斗史。作家谷斯范曾经在1958年1月17日的《文汇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在五洞闸的日子》,详细记录了作者1956年在五洞闸村半个月里的所见所闻,描写了当时村里火热的生产场景,说五洞闸“几乎成了‘产棉学校’,全国有上千的棉农代表到那儿去参观学习”。1959年,五洞闸高级社发展成为3万多户的人民公社。

  龚张浓是五洞闸村党总支书记, 1960年出生,2000年担任村书记。他说,原来五洞闸公社的社员大多不在了,只有彭友青尚在,但已90多岁高龄,当年的事情也记不大清楚。 1976年到1979年,年轻的龚张浓种过棉花,尽管时间不长,但对这段岁月印象非常深刻。他回忆,那时候村里都是连片的棉地,九十月间最忙,家家收棉花,装在布袋里,肩挑手拉,或者用船运。“潮棉花大概100斤一袋,我要从地里挑到就近的仓库有很长一段路。”龚张浓说,入库后棉花还要晒干、挑拣。当时村里有15个大队,棉花都运到大岐山的收购站,再送往棉花三厂加工,那时候皮棉最高亩产出200多斤。

从茫茫棉海到菜园子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慈溪棉区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90年代后,许多棉田改种蔬菜、水果等其它经济作物。

  罗国华是原五洞闸村书记,1982年到1989年主持村里工作。他回忆说,1983年前后,土地承包开始,全部是棉花的情况有所改变,村民逐渐改种西瓜。“西瓜的收成要比棉花好得多,种西瓜的农户很快多了起来,每到采收,到处是来采购西瓜的车。”罗国华说,后来品种更多了,南瓜、冬瓜、桃子、葡萄都有。“我们村现在2500亩地,葡萄大概占了四成。”龚张浓介绍,五洞闸村现有2300多人口,农业仍占主导,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只有少量村民办起了企业。

  沧海桑田,不只是五洞闸,三北大地到处是新景象。被称为新时代的“棉花姑娘”的成央珍也在这波潮流中转型。1989年,20多岁的她在杭州湾南岸承包了152亩海涂种植棉花,并取得了当年围垦、当年开发,亩产皮棉100余公斤的好成绩,创造了慈溪市海涂开发史上的奇迹,成为慈溪市当时个人售棉最多的植棉大户。1993年,成央珍毅然转型到现代农业和工业制造业领域,由传统农业向优高农业转型,创建了慈溪市高效农业开发公司种植试验场,后来又创建了慈溪市海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传统的农业种植向现代设施农业转型,成央珍走上了现代农业产业化新路子。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慈溪农业发展的步伐。1999年,胜山镇大地农产品销售、大龙花菜、大成草莓、大鑫农机服务、大海棉花、大川蔬菜加工、大山菜豆、大明技术种苗推广等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工商登记,以“经济实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先河。 2001年,全省第一家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在慈溪诞生,慈溪成为浙江家庭农场的发源地和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祥地之一。

  蔬菜成为我市的重要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崛起了一批实力强劲的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于1985年的海通食品集团,是年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有自营农场、加盟农场等种植基地10万亩,并在慈溪、余姚、宁海、上海松江、湖北宜昌、江苏徐州建设六大生产(园)区,企业营收额达到18亿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企业。徐龙食品集团专业从事以鳗鱼为主的水产品种苗培育、规模养殖、饲料生产、烤鳗加工出口一体化经营,走出了一条融养殖、加工、销售的渔工贸一体化发展新路,先后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省优秀生产企业等荣誉。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农业企业35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8家;专业合作社653家,入社农户9000余户;工商登记家庭农场973家,总面积24万亩,总产值占比23%。慈溪农业主体持续多元化发展,以更灵活的形式呈现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

菜园子里的“新农业”

  现代化建设的大潮汹涌而澎湃,将“三北”这片菜园整出了一派新气象。

  坎墩街道占地1.2万亩的都市农业生态园成了创业创新的明星版块,驻扎着50多家大大小小的农场。其核心区块3200多亩的大学生农业创业园里,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用新理念新思路给农业注入了新活力,引领着新业态的发展方向。半岛花卉一年卖出了6万盆花卉,年销售额近200万元;慈壹佳果蔬农场主要种植草莓和火龙果,年产值70多万元……农创园里,新型职业农民“不一般”的农场亩均产出要比普通农户高30%以上,他们成为《人民日报》聚焦报道的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

  昔日的滩涂盐碱地建设起面积10万余亩的慈溪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它是我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本,也是我省首批现代农业综合区、宁波市四大现代农业先导区之一。目前入驻了正大集团、一恒牧业、浙江恒海等42家企业,注册资本累计超50亿元,落地有4万亩水稻种植、2万亩蔬菜种植、5000头标准化奶牛养殖、300万羽蛋鸡养殖一期、澳牛屠宰加工等多个重大项目。慈溪正大现代农业休闲小镇、慈溪正大农业智创湾项目也成功落户这里,将分别打造成以“科技、智慧、生态”为主题特色的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圈和集科技创新、业态集聚、休闲养生、教学培训、酒店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智创高地。2018年12月30日,以慈溪市现代农业开发区为核心申报创建的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这些年,我市持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创新多类型产业业态,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全产业链农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徐龙烤鳗、海通果蔬、恒康炒货等农产品的行业领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深化南部杨梅等四大休闲观光基地和中横线现代农业精品线、北部沿海风情线建设,建成梨博物馆、葡萄主题公园等一批农旅文结合项目;发展创意农业、康养产业,投资建设慈溪正大现代农业休闲小镇,建成省内首家一体化农产品电商孵化园……这片蓬勃茂盛的菜园,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而且变身为都市的靓丽风景线,更成为了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样板,刷新着一个又一个纪录。■全媒体记者 陆燕青 通讯员 涂蔷 陈巧萍

   责任编辑房蓉蓉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春暖桃园花吐蕊
踏浪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斯友好源远流长 两...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脱钩断链”没有出...
王成在慈溪和前湾新区调研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慈溪论坛...
今年分春秋两次开展统一灭鼠
首届慈溪半程马拉松今日报名
聚焦数字媒体人才 宁大科院成立“妆写学...
胜山三年“腾出”优质产业空间8万余平方米
整治“拦路”甘蔗
“绍兴小百花”演出前 交警精准宣教来“...
不负春日好时光 踏春出游购物到华润万家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斯里兰卡总理古纳瓦德纳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发展新质生产力、引育集聚人才、建设美...
涌金楼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浙江亮了
争当先行者的浙江这样回答
王浩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作主题发布...
易炼红在杭州调研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会见斯里兰卡总理古...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瞭望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特稿|从菌草种植到光伏发电,在瑙鲁感...
习语品读|“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
新华社权威速览 | 习近平会见多米尼克总...
新华社权威速览 | 习近平同瑙鲁总统阿迪...
习近平同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就中洪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