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贵州兴仁市一位贫困残疾人家里看到,2间空余的房子里养着几百只蛋鸡,主人可以依靠养鸡卖蛋来增加经济收入。而正是我市资助的一个扶贫协作项目,才给像他这样的就业困难的贫困群众带来了极其宝贵的增收脱贫机会。
一说起推进结对扶贫工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捐钱”,为贫困群众送上急需的资金以渡过难关。应该说,捐资助困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可以帮助贫困人群提高生活质量,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并向着“三保障”的目标坚实迈进。
但是,古人有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无法单单依靠“输血”就能脱贫,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供扶贫资金保障的同时,必须在“产业扶贫”这个关键点上狠下功夫。对于一些贫困群众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帮助,更需要的是“有事做、有钱赚”的产业扶持。如果能把捐助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在产业扶贫上下更大功夫、投更多资金,以项目的发展来推动扶贫工作取得实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功在长远的效果。
前不久,我市7家企业率先签约入驻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城,今后会有更多的慈溪企业进园发展,而且还将为就业者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全力解除他们在就业上的后顾之忧。这个项目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高度肯定,也给予了很多富有吸引力的政策性优惠。其中的原因也不言自明:该园区正式运营后,可为当地提供不少就业机会,贫困群众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一旦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贫困帽”何愁不能顺利摘除?
为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代言”,以消费的形式帮助群众脱贫,这也是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笔者在贵州安龙、兴仁两地了解到,贫困地区有不少有特色、质量好的农产品,急需扩大市场、提高效益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此,我市相关部门向全市发出“消费扶贫”倡议书,鼓励引导社会各界着眼助力脱贫攻坚,购买消费来自我市对口帮扶地区的优质农特产品,促进对口地区群众稳定增收。如果我们能多买他们的一些产品,就能为扶持当地产业发展、加快脱贫作出一份贡献。
扶贫重“扶业”,业强民则富。唯有真正除去结对地区的“贫根”,脱贫成果才会更加巩固和深化,贫困群众才能共享全面小康。(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