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我的名字我的国”之“国庆篇”
葡萄村里走出来的草莓种植户
2019-09-19 10:32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杨高村位于龙山镇南部,是远近闻名的葡萄村,村里种植了700亩葡萄。眼下走进村子,随处可见井然有序的大棚,一串串葡萄沉甸甸地挂在枝头。

  袁国庆今年56岁,在杨高村高巷,他家是唯一一户姓袁的。他和弟弟国良也是村里少有的跑到范市种植草莓的农民,这一种就种了近20年。

  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大多家中兄妹多、生活条件差,吃过不少苦头。袁家兄妹五人,那时经常吃不饱饭,挨饿是常事,有时熬上一锅稀粥,还不够一家人吃。

  16岁那年,袁国庆终于有了外出打工的机会。他跟着哥哥和姐夫们,跑到镇海及宁波的砖瓦厂装窑:把成型的泥坯装进火热的窑内并摆放整齐。这不是一个轻松的活,不仅繁重,而且炙热,干活时大冬天也穿不了衣服。

  袁国庆这一干就干到了30岁,之后回到老家打起了小工,还种了几亩葡萄。2000年,他跟着姐夫跑到范市王家路村种起了草莓。

  当时,王家路村草莓种植面积还不大。头几年都只依样画葫芦地起了大棚,没有像现在这样装内膜。一到寒冬腊月棚内气温不够,草莓产量上不去,经常赶不上春节行情。

  种草莓是个精细活,特别费工夫。除草、疏果,再加上育秧,大多时候只能蹲着。最繁忙的春节档期,凌晨2点就得戴着头灯去摘草莓,加上袁国庆还种着4亩葡萄、2亩西瓜,也要修剪枝叶、疏果……一年中没什么休息的时候,近20年下来,袁国庆和爱人王国芳都有一点腰酸腿疼的毛病。

  现在,龙山镇草莓种植面积有1500亩,是慈溪东部重要的草莓种植地。回忆起早年挑着果筐到宁波卖葡萄、草莓的经历,袁国庆有很多感慨,“以前葡萄四五角一斤,现在能卖四五块一斤了;草莓在春节是行俏货,能卖到三四十块一斤,而且根本不用自己挑着去卖,都有商贩上门来收。”袁国庆说,家里的两间三层房子,就是种草莓后才盖的,也给儿子娶了媳妇,有了小孙子,一家五口的生活安稳而幸福。

  对于生活的改善,袁国庆有一个朴素的认知:一方面好生活是劳动的收获与回报,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年慈溪的经济发展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肯花钱吃好水果,种植户自然收入多了。袁国庆说,希望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自家的光景也能跟着节节攀升。

   责任编辑房蓉蓉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央广财评|一揽子金融政策密集出炉 释放...
从“有什么”到“要什么”(人民论坛)
表态不如表率(思想纵横)
大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深入...
全国春播迎高峰 智能化装备助各地粮食生产
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2%——“五...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一个村庄的生态逆袭...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清冽甘甜 抗联...
主播说联播丨两天两场重磅发布会,释放...
货通全球!物流网络无缝衔接 “京津冀制...
一季度规上轻工企业实现营收5.4万亿元
金融部门打出重磅“组合拳” 释放稳市场...
毛绒玩具勇闯“大市场” 企业做足“内功...
“五一”假期超14亿人次出行 “流动的中...
新闻1+1丨稳市场、稳预期 一揽子金融政...
总台专访“中国排面”:高高飘扬的国旗...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 | 走进俄罗斯:铭记历...
独家视频丨各界人士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
第一观察|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密切交...
习近平向“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发表...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发表...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从一餐热饭到一份回馈 洞头“骑手爱心食...
多个数据创新高!“五一”假期,浙江跨...
浙江首创线下纠纷线上“一键和解”,消...
浙江民企新生代:这一仗自己打!
王浩专题调研开放强省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新华社快讯: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莫斯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