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桥城评论

“谁污染谁治理”贵在落实
2019-10-19 09:26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日前,慈溪宣判宁波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开出了200余万元“天价”赔偿单,对有效惩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有着很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利益驱动是环境违法的重要动机。为了本企业或个别人的一己私利,不惜以牺牲环境安全为代价,采取乱排放、乱倾倒等违法行为,甚至将环保设施当作“摆设”,目的是减少生产成本、谋取更多利润,对于此类个人和企业,必须依法给予他们严惩,绝不允许有人通过环境违法赚取不当利益,绝不允许损害公众利益者反而得益处。

  “谁污染谁治理”是一条原则性的底线。对于各种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除了采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外,从经济上给予惩处很有必要。唯有让那些破坏环境的生产者,在经济上得不偿失甚至倾家荡产,才可能有效、有力遏制相关不法行为,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依法治理、依法保护,使得群众更好地享受到蓝天、碧水。

  “谁污染谁治理”不是一句官话、套话,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环境案件处理中。宁波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开出罚单,不仅要对其他企业起到产生震慑和警示作用,更应该引导相关部门依法行使自身权利,一旦发现有类似的严重损害和破坏环境者,必须及时拿起法律的大棒给予有痛感的一“击”。

  “谁污染谁治理”是一个基本法律规定,关键要化为具体的执行结果。到底是谁污染了环境?污染对环境产生了多大破坏,尤其是造成了多少经济损失?治理恢复需要花多少钱?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细化并量化相关可操作规定,真正把损害环境的“经济账”算足、算准,要让污染企业或个人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谁污染谁治理”贵在落实。唯有真正形成“谁污染、谁赔偿”的执法惩处格局,不断强化“不敢污染、不愿污染”的社会氛围,生态环境才会进入依法规范治理的良性循环。(俞建明)

   责任编辑房蓉蓉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巧织停车网 畅通民生微循环
习言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
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国方案——构建更...
习言道丨面对“沉思的雅典娜”,习近平...
多彩海报丨美丽浙江新目标
欢看电影周丨今年的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
“洋老板”涌入义乌,投资的不仅是生意
中国体育“两博会”启幕,浙江馆以“科...
长三角示范区已承接14项中央改革授权事项
学习·故事丨习近平:“要做到全村最好的...
一习话丨“助推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
壹视界 | 以人民之心为心 以天下之利为利
骑手学急救 防患于未然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中国服务贸易创新...
向新而行|中国“新三样” 造福全世界
胜利之师迈向世界一流——中国人民抗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抗日战...
习言道|山河永念,英雄归乡
新华社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
这条江,总书记始终牵挂
等你归来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以加快农业农村现...
冲上热搜!这双膝盖,看疼千万网友……
浙江要把修飞机的生意做到200亿
中国蓝观察丨浙江服务如何答好“服务全...
多场重量级展会陆续登场 浙江激发消费新...
奋战三季度 跑好下半场丨前8月浙江进出...
钱江观潮丨设计效率提升40倍,成本直降7...
“零距离”健康守护
货物洒落堵塞交通 消防员变身“搬运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