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逍林紫锦葡萄合作社社员在收摘葡萄。 ■摄影 全媒体记者 陈邦强
葡萄是我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目前我市拥有6万亩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年产量8万吨,培育引进了巨峰、鄞红、阳光玫瑰、夏黑、美人指等50余个葡萄品种,相继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证明商标。经过多年培育,“慈溪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名誉度逐年上升,2018年品牌价值15.02亿元,位列“2018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50位。
然而,全国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各地葡萄产业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市的葡萄产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产业集聚、品种更新、技术革新等都加速推进,慈溪葡萄想要保地位、图发展,就要转型升级,克服短板,做到标准化、精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
眼下,葡萄采收已进入尾声,但葡萄产业转型升级的话题却是方兴未艾。目前,我市葡萄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约1.5万户种植户,200亩以上的大户不多。其中,新浦镇是我市集中的葡萄产地。近年来,苏州、嘉兴、金华等周边地区的葡萄产业也快速崛起,对慈溪葡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市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对我市葡萄产业开展过一次专门调研。负责这次调研的副院长庄定云告诉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全国葡萄种植面积由本世纪初不到4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300多万亩,对慈溪葡萄的产业压力显而易见。经过一年多的调研,他们发现慈溪葡萄产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品牌意识、生产管理上过于粗放、果品品质不稳定等。
市农业农村局林特中心主任王立如告诉记者,尽管多年来的产业发展奠定了慈溪葡萄的市场地位,但品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已逐步显现。慈溪地产的葡萄品种有50多个,但栽培面积一边倒,八成是巨峰系列,早熟品种少。目前,巨峰系列已出现市场疲软,价格不高。由于种植户在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操作上不到位,葡萄的外观、串型、品质等都存在不足。“一串葡萄重量1.2斤左右,果粒饱满、均匀,大小一致,是比较好的商品,市场价格就高。”与此同时,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也是种植户增收的拦路虎。
据了解,今年葡萄收购价普遍不理想,平均在6元/公斤左右,按照这样的趋势难免打击种植户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不过,灰色的主调之上仍有些许亮色,部分种植户通过技术改进、品种引进等方式拥有不错的收益。利用三膜覆盖栽培技术,提早进入市场,价格稳定在15元/公斤以上,种植户普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亩均产值能达到1.5万元。逍林紫星农场避开“大路货”,转而培育黄金指、金皇后等葡萄,实现稳产增收,优质葡萄收购价保持在市场价的2倍左右,每亩收益也在1万元以上。
综合来看,调整葡萄种植结构,推广先进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品牌意识,已是我市葡萄产业发展、农户创收增收的必由之路。
全方位打造区域品牌
针对葡萄产业内忧外患的处境,我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优化惠农服务,全方位打造区域品牌,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6月,市农业农村局先后组织了慈溪葡萄产业提升与高质量发展交流培训会、慈溪市葡萄三膜覆盖栽培技术现场会;7月,慈溪正大公司主办的慈溪葡萄产业提升品鉴活动在新浦镇举行,邀请农技专家、种植户、经销商、电商平台等共同探讨慈溪葡萄的品牌发展和产业提升课题……从政府部门到社会机构,从企业法人到个体经营户,都在寻求慈溪葡萄的品牌升级之法。
要生产优质果品,肥水、温湿度、农药、生长调节剂等都需科学把控,精准施策。每年在葡萄集中上市前后,我市农业部门都会提前部署、主动出击,打好技术优化、执法监管和品牌宣传“组合拳”。在技术服务上,建立“首席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推广制度,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对葡萄种植户进行技术精准帮扶,倡导葡萄标准化生产;在质量安全监管上,因地制宜实行“农产品安全承诺制”“生物制剂农药推广” “市镇村三级网格员监管”“农药实名制购买”等制度,从源头上做好管控。
现在推广的葡萄三膜覆盖技术,是参照温岭葡萄种植技术并结合我市地理环境条件、棚架设施特点,经试验研究集成的一项新技术,主要通过破眠和增加棚温、地温使葡萄成熟期提前。应用这种技术的慈溪葡萄5月底至6月初就能上市。我市是多台风地区,采用三膜覆盖技术不仅能实现错时销售,还可以避开台风等灾害天气。目前,我市葡萄三膜覆盖技术已推广应用2000多亩。市葡萄协会会长潘再平告诉记者,三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确能够让葡萄成熟期提前,但种植户投入的精力也较多,推广还需要一个过程。
王立如说,我市种植户已经有多年葡萄栽培技术和经验,但在操作和管理上都有些“粗枝大叶”,还不够精细。比如,温度和湿度的调控、施肥施药的用量等都是凭个人经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对有条件的种植户都会建议他们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这种设备能够实现水肥相融,再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滴在葡萄根系发育生长区域。“肥料各元素的比例对果蔬的生长都很重要,像氮磷钾的配比、钙镁的配比都有一个恰当值。”王立如说,对葡萄栽培来说,提倡的是中氮低磷高钾,不能太多或不够。
智慧农业的发展也为葡萄的栽培开创了新路。美国专家马克博士有近30年农业综合检测工作经验,是美国权威检测机构QAL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曾受邀给慈溪农户讲课。他研究的课题是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来确定葡萄栽培所需元素的适宜量,再利用量化数据来调整生产管理方案,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但成本仍是一个问题。
任重道远的转型路
为推动葡萄产业转型升级,我市以“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为抓手,逐步淘汰老旧品种葡萄,布局更新换代主力品种,引导农户种植优良品种,逐步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结构。自2012年开始,我市引种栽培“阳光玫瑰”等高品质、高效益品种,并结合整形修剪、疏花保果、定梢整穗、肥水管理等技术不断提高种植水平。新品的引种,从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我市品种单一、巨峰系占比过高问题,使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中熟品种更为丰富,为产业提升注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范围试种布点,栽培面积800亩左右。栽培技术和果品质量持续向好发展,今年在首届宁波市“阳光玫瑰”葡萄擂台赛中,我市选送的4个样品获得了“二金二银”的好成绩,团体获奖数位列宁波各县(市、区)第一。
抓好品质关,慈溪葡萄品牌才能屹立不倒。我市举办“十佳名果”等评选活动,从果穗、色泽、口感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引导种植户重视品质的打造,并推选优质产品参加省级、宁波市级擂台赛,规范“慈溪葡萄”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与使用,不断扩大慈溪葡萄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做好“慈溪葡萄”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完成“慈溪葡萄”包装和LOGO设计,建立优质优价模式,提升分级包装和分级销售比例,营造全社会注重农产品品质的整体氛围。此外,节庆活动的开展也很好地提高了慈溪葡萄的知名度,今年7月, 2019年慈溪市“果味田园·乐享丰收”采摘系列活动暨慈溪市第十四届葡萄节举行,吸引了大量游客。
对慈溪葡萄而言,统一品牌还是任重道远。“慈溪葡萄”商标已经注册了10年,但品牌美誉度还没达到统一化。目前,实施三品一标认证的种植基地还不到三分之一,数量不到两万亩。庄定云表示,慈溪葡萄是一个很好的地理品牌,他的价值在于区域共生的力量,而区域品牌有没有活力,关键看他的内部约束管护能力,是否能形成有效持续的命运共同体。从这个层面来说,慈溪葡萄的品牌不仅需要市场化的运作,还需要政府的监管和种植者的相互监督,真正做到标准差异和末位淘汰。
分级销售或可破题
慈溪葡萄在市场上仍具有较高知名度,但美誉度没有统一,因为众多散户的客观因素造成果品品质的差异,而分级销售则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寻求合理的区间,为慈溪葡萄确定几个等级,从而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王立如说,慈溪葡萄声名在外,迎来了众多外地客商,在收购标准上参差不齐,但都打“慈溪葡萄”的名号,质量次的果品就会影响到整体的品牌。除了让种植户尽量做到优质外,还可以实施分级销售的策略。
“分级销售的标准非常重要,要从专业的角度制定客观、易执行的分级标准。”庄定云认为,慈溪葡萄是一个整体品牌,需要整合小农户、协调大农户,形成推动与带动的双向良性循环,同时,结合数字农业信息技术加快产业升级,通过把控消费与生产两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与精准度,形成区域品牌特色,激活区域品牌活力,从而推进慈溪葡萄产业振兴。他说,市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今后几年将开展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的研究和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农业专家来慈讲课,通过生产技术的改进、产销经营模式的创新等来提高慈溪葡萄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有了“自我修炼”的觉悟,开始主动学习新技术,想方设法开辟销售新路子。新浦镇种植户钟钊庆只要有专家讲课都会到场参加,每次都很认真地记笔记。观海卫镇米米家庭农场施用有机肥来提高葡萄品质,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在同类产品的评比中也屡有佳绩。“我们非常需要专家来实地指导,帮助我们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正大寿光(宁波)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负责葡萄生产管理的丁冠均说,种植户对这些知识和技术可以说是如饥似渴。压力感日益加重的情况下,更多的种植户“发愤图强”。坎墩绿琴果蔬农场的胡志明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慈溪葡萄没有前几年那么走俏,嘉兴、余姚等地的葡萄发展很快,挤占了部分市场。因此,他在四五年前就开始琢磨新品种,引进三膜覆盖技术,目前种植了200亩“阳光玫瑰”,也试着分级销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慈溪葡萄产业的转型发展之路在众人齐心协力下一定会越走越好。■全媒体记者 陆燕青 通讯员 涂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