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时,郑斌从取水口提取了当天的原水和出厂水各一瓶,来到实验室后换上实验服,通过望、闻、试剂和仪器检测等方式,对水质的水温、浑浊度、色度、肉眼可见物、 pH值、氨氮等16项常规项目进行检测。上午10时,城西自来水厂一楼大厅的电子屏进行更新,详细显示了当日水质的各项数值,明显可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至此,上午的水质检测告一段落,下午3时,同样的检测还将继续进行一次。
这是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水质检验工郑斌和同事们一天例行的检查工作。自2003年大学毕业进入公司以来,16年间,郑斌在水质检验的道路上走得务实又尽责。刚开始时,郑斌对业务并不是太熟悉,但是慈溪水资源匮乏、源水水质相对较差的现状却不断刺激着这个新晋“水务人”的神经。“一定要掌握好扎实的水质检验技能,尽量不浪费一点一滴水资源!”凭着初生牛犊的干劲和勤奋好学的个性,没过几年,郑斌就成长为单位里的技术能手。
为从根本上解决用水难题,近年来,我市相继开展了“四库联调”、余姚七里浦、四灶浦、下姚江、梁辉水库、汤浦水库等一系列引水工程,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压力,加快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而每一个引水工程的前期,都有郑斌和同事们一次又一次的细致检测,不断采集水样,分析结果,求证是否可将此地选作水源地。
2015年夏季,梁辉水库由于温度高、水量蒸发明显,底部锰开始释放,一旦处理不好,部分居民的用水就会出现发黄发黑的情况,郑斌和同事们开始了紧急除锰行动。“除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水中添加高锰酸钾,但是这个添加比例并无依据可循,每个地方的锰在原水中的比例都不相同,就需要根据原水的pH值、温度等进行不断试验。”郑斌解释道。最终,他和团队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找到了最佳药剂投加值,并利用水处理工艺使出厂水锰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水资源的前端,离不开郑斌和同事们的把控;水资源的终端,同样离不开他们的守护。 “我们家的水最近有异味,你们快来帮我查查问题吧”“今天放出来的自来水变黄了,这是为什么啊”“最近水管出水有异响,还变慢,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每当公司的服务热线响起,就是郑斌和同事们的出发铃,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会及时上门进行水样采集、检测,并根据结果向用户进行反馈和解释。自2016年开始,坎墩街道尚德家园的住户就是热线的“常客”,常有住户反映家里的自来水出现发黄、异味等情况。郑斌和同事们多次上门并检查发现,问题是由于住户少且入住时间间隔较长、水管清洗很难集中等原因引起的,在及时与物业沟通并督促水箱清洗后,至目前已有近一年没有再收到来自尚德家园的问题反映。
因为专业技术过硬再加上不断钻研,郑斌代表单位参加省市级比赛并收获荣誉的事例不胜枚举。2015年“宁波市水质检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他获得个人第三、团体第三,同年获得“宁波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6年参加浙江省建设行业“哈希杯”水质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他所在的宁波代表队获得了团体第四,同年获得年度慈溪市“首席工人”荣誉称号。
工作之余,郑斌还积极参加公司群团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前往水源保护地捡拾垃圾、走上街头宣传节水小知识、参加义务献血活动等。2012年,他被评为年度慈溪市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2019年,他成为公司“徐青劳模工作室”的一员。“郑科长是一个古道热肠、热情待人的好前辈、好老师、好朋友。”同一个办公室的王璐对记者说, “他就是我心中为民服务水务人的标兵,展现了水务人应有的形象和担当,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好榜样。”■全媒体记者 胡格格 通讯员 冯培瓷 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