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这几天,坎墩街道坎中村村民路过老周家路江西侧时会发现,新砌的墙基不见了,土地已被重新平整实现复耕。坎墩街道在巩固“三改一拆”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1个月以来,街道已拆除违建10多处,复耕土地2000多平方米。
自2013年开展“三改一拆”以来,坎墩街道共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7.8万平方米,涉及890多户,复垦土地33.8万平方米。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推进“无违建”街道创建,坎墩通过划片监管、分类处置、重点突破,强力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严控新增违建,逐步消化存量,切实提升街道城乡面貌。
划片监管,定人定点逐一落实。坎墩街道依托“两网融合”平台,整合自然规划所、城管中队人员,对全域开展了一次地毯式排摸,基本摸清了违法建筑的最新情况。在此基础上,划分责任片区,一个队员承包一片“责任田”,负责片区的违法建筑监管,从而形成网格化基层违法建筑防控体系,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举报、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处置,有效防止违建发生。一旦发现新违法行为而没有及时上报,片区承包人员将受到严肃处理。
分类处置,“拆旧”“控新”两条腿走。对新建的违法建筑实行“零容忍”,从违法建筑产生到发现不得超过7日,从发现到拆除不得超过30日,做到“即查即拆”,确保“零增长”。对存量违法建筑加强监管、逐步消化,联合公安、综合执法、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10月下旬以来,已开展集中整治行动2次。
重点突破,拆出空间和成效。坎墩以“无违建”创建工作为依托,强化对重点区域和重点类型违建的处置。构建农民建房体系,规范农民建房审批,加强农房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民建房“挂牌施工”率达到100%,并严格落实农民建房“四到场”制度,做好选址踏勘、建筑放样、砌基检查、竣工验收。加强对重要区块、“两路两侧”、工业企业违法建筑等整治行动,特别是影响市容市貌整体形象、影响周边群众正常生活、影响生态环境的违法建筑进行重点管控,对列为重点对象的违法建筑实行对账销号,做到以点带面、应拆尽拆。
为确保“无违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坎墩加强了对巡查人员的管理,制定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强日常巡查力度,注重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群众参与,做好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强对违法建筑的举报和监督。此外,做好事后的跟踪反馈,对于拆后土地,确保应耕则耕、应绿则绿。■全媒体记者 陆燕青 通讯员 胡小萌 余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