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坎中村的农户舒立平打算种小番茄,从坎墩街道农事服务中心领到了7包“浙樱粉1号”的种子。沈五村的徐良也到服务中心来转了转,向农技专家请教田间管理技术。在很多农户眼里,这个服务中心特别靠谱,功能全,服务到位,啥事情都能解决。
这几年,坎墩的都市农业发展得特别红火,农创客成批入驻,市民也蜂拥而来。特别是核心区域的大学生农创园,是全省创新创业的典范。集聚效应助推了乡村产业的兴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为了都市农业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去年,坎墩街道农事服务中心在园区建立起来,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创业贷款、农业检测、农技培训等多项农事服务。今年,坎墩街道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资源整合、优化流程,使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双提升。
窗口前移,服务集成化。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坎墩街道将相关行政服务事项进行打包,在农事服务中心设立了9个窗口,开通24小时咨询电话,派专人值班蹲守并实行全程代办制。同时为方便附近的群众,服务工作还从柜内延伸到柜外,提供“上门受理服务”、“非工作日预约服务”,充分体现服务的优质、便捷、高效。针对农房确权中的疑难杂症,推行“四上门”模式,从上门摸底,到上门测量,再到上门收集资料,最后上门发证,让群众零跑腿。
基础服务打底,特色服务精准化。在农事服务中心,农户们可以享受到信息咨询、创业贷款、农业检测、农技培训等基础服务。浙江农信丰收驿站也设立了专门的柜台,为农户提供贷款咨询和服务。专业化、精准化的特色服务也相继推出,为农户提供电商服务、金融服务、项目优化、市场推广、媒体宣传、导师帮扶、产学研合作等特色项目。玉兰果蔬农场胡晶金告诉记者,农事服务中心的运作惠及了园区和周边的众多农户,不用跑街道,就近就能把事情办了。
数字化技术带来全新的农业服务。坎墩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开设了农业服务中心网站,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渠道和服务内容,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需求。通过这个平台,农户可以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园区动态、农场信息,学习到计算机应用基础、农机运用于维修、植物生产与环境等专业课程。先进的数据智控中心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农业的融合,对农业生产开展实时监控和管理,为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型“庄稼医院”通过引进线上管理平台连通近800名专家,以“网上问诊、定期门诊、不定期巡诊”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
据统计,坎墩街道农事服务中心至今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以突出“支农、务农、惠农”为目标,按照“党建引领、一站服务、形象展示”原则,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设置临销市场、培训室、服务大厅、检测室四个区块。今年以来,已服务农户2000多人次,推广红颊草莓、樱桃番茄、玛斯义陶芬无花果等优质品种10余种,培训200余人次,开展线上线下问诊160多次,30多家农场接入智能化控制中心。全媒体记者 陆燕青 通讯员 史霞飞 余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