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他在非洲30年 把这些宝贝送回了中国!
2019-12-01 12:45   稿源:新华社

  你知道非洲部族的古老宝物什么样吗?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贝宁酋长椅、酋长几》。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它们造型各异、风格鲜明,透露出非洲古老文明的丝丝纯朴与神秘,让人无不想去一窥究竟。

  而现在,国人即使不出国门,也能一览非洲风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精选的近600件非洲雕刻作品长期展出,每年有近千万观众可以近距离领略“非洲之美”。

  这背后,离不开一位中国收藏家——谢燕申30多年来在非洲的辛勤耕耘。

   为了“淘宝”

   他用30年走遍40个国家

  在位于多哥几内亚湾的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数以千计造型各异的艺术品从门外排到了走廊,再填满了四个展厅。

  这是10月29日在多哥首都洛美的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拍摄的面具艺术品(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这里有部落祭祀的面具,有象征王权的金手杖,也有歌颂神明的乌木雕刻。

  它们有的来自尼日利亚的偏远部落,有的来自马里沙漠的骆驼行商,有的来自刚果盆地的失落王庭……

  “我收藏的非洲艺术品有近一万件,其中大概2000件在这个博物馆里展出,”收藏家、馆长谢燕申说,收集这些艺术珍品他用了30年,足迹遍布非洲40个国家。

  在多哥洛美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谢燕申在查看藏品。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30年前,谢燕申第一次来到西非国家多哥。行前,身为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的父亲叮嘱谢燕申,要多点了解非洲,尤其是非洲的艺术。

  谢燕申回忆,那时非洲与中国对彼此都缺少了解,一些当地人认为中国人还穿着长袍马褂、留着辫子,以为中国人都会电影里的“功夫”。

  同样,谢燕申也发现当地流行着一些他从未见过的艺术品。

  在多哥首都洛美的艺术品市场,谢燕申(左)与一名店主交谈。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第一次从非洲回国,谢燕申带了一些他收集的非洲艺术品,而那些木雕和陶雕让父亲连声赞叹。

  “我父亲看了这些来自异域的艺术品后说,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鼓励我去探索非洲艺术的魅力。”谢燕申说。

   实物远比照片精美

  回到非洲后,谢燕申开始认真研究、收集非洲艺术品,他逐渐被非洲艺术所倾倒,开始思考要向更多的中国观众介绍非洲艺术。

  2005年,谢燕申回到南京举办了他的第一个非洲艺术品展,展览不大,引起的轰动却不小。

  2013年3月,非洲木雕藏品展在江苏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参观者在欣赏非洲木雕作品。新华社发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一位美术专业的老教授在一个非洲顶式面具前流连忘返,他握着我的手说,谢谢我把他只在教科书上看过的艺术品带到了眼前,实物远比书上的图片要精美。”

  这次展览让谢燕申看到了中国观众对非洲艺术的喜爱。

  而后几年,他先后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山东美术馆等合作,展出他的收藏品。

   “让人欣赏是艺术品最好的归宿”

  2007年,谢燕申决定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他收藏的非洲艺术品。

  在多哥首都洛美的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谢燕申在查看藏品。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从2007年开始,我陆续向国博捐了将近6000件非洲艺术品,后来国博以我捐赠的艺术品为基础,开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这是国博第一个所有展品都是来自于馆藏的外国艺术品常设展。”谢燕申说。

  在多哥首都洛美的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谢燕申(右)为一名游客介绍非洲艺术品。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谈到为什么要把近30年的心血捐给国博,谢燕申说,这是他收藏研究非洲艺术品的初心。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这些艺术品应该得到最好的归宿,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欣赏它们。国博每年的观众有将近一千万,越多的人能够观赏到非洲艺术品,中非之间的交流就越畅通,中非人民的距离就越近。”他说。

  谢燕申在查看贝宁顶饰面具。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艺术品本身终究会消损,但它们带来的美与交流会永存。

  “在国博展出的一座非洲马里多贡族骑士木雕像很受观众们喜爱,可是我初见它的时候底座已经被白蚁蛀食了。雕像有一天也会腐朽,但因它而来的中非交流与互相鉴赏将一直流传。”

   责任编辑范田圆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让中华文...
一见·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为何强调“开...
习近平参观“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
浪潮解码 | AI为笔,圆点为墨,用“触摸...
AI打通信息壁垒,杭州这家企业将世界“...
重磅升级,桐乡即将开放预约!
省政府党组第65次会议暨省政府第89次常...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
习近平参观“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接...
特稿|在宽广的亚太铺设发展通途——推...
重磅微视频丨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
解码“第一”的韧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以高...
钱江观潮丨海宁:给非遗一个潮空间
莫干山地信实验室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
学习新语|推动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生...
【央视快评】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
周末尽享“森林氧吧”
流光溢彩的城市“大动脉”
新浦商会企业倾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350余名“城市美容师”喜收节日礼包
百米护学路藏着“金爷爷”的七载温柔
“慈溪超有戏”少儿专场圆满落幕
中国古船与航行的秘密展亮相宁波
慈溪—布拖东西部协作五载硕果盈枝
宁大科院创新学院落户宗汉
我市璀璨亮相2025海丝文博会
经典瓯乐奏响长河夜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