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法官,是威严的法律守护者;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最小单元。当法官遇上网格,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近日,浒山街道浒西社区特别邀请社区网格法官倪东海,参与浒西社区拆迁工程施工方与工地北部备受噪音、粉尘、渗水等问题困扰而多次投诉的居民面谈协商。过程中,倪东海耐心听取矛盾双方的需求,释之以法,晓之以理。在网格法官、社区书记及网格长的共同努力下,施工方就如何减少施工期间的扰民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改进方案,及时有效地避免矛盾升级。
为推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力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今年3月,市法院率先在附海、古塘等镇(街道)探索试行“网格+法官”工作模式。 5月,市法院与市司法局、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联合出台《关于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网通”工程的实施意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网格法官开始深入网格开展指导调解、法制宣传、纠纷预警等工作。
7月22日,由市法院121位法官、法官助理组成的“网格法官”队伍正式融进辖区(含杭州湾新区) 1142个网格。网格法官与网格长、网格员建立点对点联系,依托法律优势,入网指导基层调解、开展精准法制宣传、纠纷预警等,努力避免成讼、促进和谐。网格长、网格员依托熟悉网格内社情民意的优势,协助法院开展纠纷化解、送达文书、执行查人找物等工作。除了法官下沉网格外,网格长和网格员也能通过“网格法官”制度,通过邀请法官授课、到法庭听审等方式,提高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形成司法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协调共进,格内有矛盾,“网格法官”来出力,“网格法官”办案进村,网格长来当帮手。
据统计,截至11月底,市法院为网格员培训授课10余次,网格法官指导纠纷调处100余起,定期接受咨询280余次,受到了广泛好评。“小网格”能体现大作为,“微治理”能释放大能量。网格法官通融入基层,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是当前从源头上减少法院诉讼案件增量的应有之意。■全媒体记者 陆超群 通讯员 路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