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一核二轴五园”的布局,4000亩高效设施农业基地提升,20余名大学生农创客的入驻,坎墩街道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深耕果蔬主导产业,做深做好农旅融合文章,打响了产业休闲两旺的农业品牌,并成功创建省级果蔬特色农业强镇,设施农业年增加产值超亿元。
据了解,经省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农业“两区”办公室组织验收,前不久,省农业“两区”办发文公布了第二批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坎墩街道名列其中,总占地面积为1.2万亩,累计投资7675万元。自2016年申报以来,坎墩街道立足长远谋篇布局,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做大做强果蔬特色强镇主导产业,主要实施了4000亩高效设施农业基地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田园小村改造、大学生农业众创园建设等10个子项目。
科学布局,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坎墩街道委托省农科院、省建设厅设计院等单位编制了产业规划、美丽乡村规划,从总体上优化果蔬产业布局。目前初步形成“一核二轴五园”的功能格局,即以坎墩农事服务中心为核心,以东西向的祝墩横路和南北向的周家路为两轴,沿轴建设休闲创意园、大学生众创园、水果产业园、花卉产业园、蔬菜产业园。在基础建设上,坎墩持续增加投入,确保路、沟、渠、电、网、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目前土地流转率达到95%,规模经营率达到95%,路幅4米以上田间道路60公里,栽培有阳光玫瑰葡萄、黄妃樱桃番茄、玉露桃子、红水晶火龙果、玛斯义陶芬无花果、进口月季等20多个品种。
立足特色,集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坎墩是我市葡萄、草莓集中种植区域之一,也是樱桃番茄、火龙果、无花果的主要产区,果蔬在园区的面积占比95%以上,形成了“种子种苗+设施栽培+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商营销”蔬菜全产业链和“水果种植+电商营销+农旅融合”特色水果全产业链。多元化新型农业主体在这里集聚,出现了“互联网+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核心区块大学生农业众创园入驻的20余名农创客更是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典型代表胡晶金还被评选为2019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据统计,全街道现有工商注册家庭农场60余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宁波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农民合作社10余家,覆盖有农合联、庄稼医院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科技引领,发展绿色农业和智慧农业。坎墩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建设,全域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产地,拥有10多个无公害产品;对秸秆实施资源化利用,通过秸秆粉碎场每年可以消纳粉碎秸秆5000吨以上;推广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和高效节水灌溉,全面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和“清洁田园”行动,成功创建宁波市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绿色生态模式助推了全域的景观化,科技的普及推广加快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园区引进了自动播种机、植保无人机,建设了玻璃温室智控大棚,开展果蔬冻干加工、草莓无土栽培, 23家农场联入了物联网,规模农场90%以上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电商业务也风生水起,半岛花卉等农场线上年销售超过百万元。
农旅融合,休闲农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农业摄影比赛、樱桃番茄品质比武、甬缘青年联谊……美丽的田园风光催生了美丽经济,农旅融合解锁了农业的休闲功能。坎墩结合产业特点,鼓励农场主开辟休闲观光通道,以“流量”带动消费,目前已建成半岛花卉、玉兰果蔬、添尚锦等观光园,年接待各地游客20多万人次。新技术、新理念、新做法释放了乡村活力,助推了乡村振兴。众创园也由此成为省里的双创明星,受到《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央视等媒体的关注,更列入去年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考察点进行示范和推广。3年来,坎墩果蔬特色农业强镇主导产业亩均产值从创建前的1000元提升到1.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34927元,增幅达到20%以上。■全媒体记者 陆燕青 通讯员 王旭强 余聪波 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