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各位专家,患者服用汤剂后,乏力、便溏较之前好转,这是今天拍下的舌苔图,说明我们的‘轻宣化湿法’有效!”2月14日一早,在慈溪新冠肺炎救治中医药专家指导组的钉钉工作群里,中医联络员方野主治中医师正在向专家组汇报最新治疗进展。专家组根据收到的反馈信息,集中讨论后给出诊疗方案,为每个患者的后续治疗开出中药处方。
记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诊疗优势防治新冠肺炎。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救治中医药专家指导组,研讨国家卫生健康委及省、市的中医药诊疗方案,制定适合本地病患的诊疗方案。同时,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方野主治中医师派驻定点医疗机构传染病房参与救治工作,收集患者中医诊疗资料,每天向专家组汇报诊疗动态,专家们则通过网络开展研讨和会诊。
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指导老师、浙江省名老中医林吉品主任中医师向记者介绍,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慈溪患者的发病情况和舌象与武汉等地的情况有着相似性,都有“湿浊为患”这一病理特点。而各地的经验也表明,中医药在早期介入,对于防止阳性无症状患者和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此,专家组提出了“固中焦、化湿浊”为主的诊疗方案,即通过益气药物,调理脾胃,提高人体的“正气”,并运用芳香化湿的中药,改善人体内环境。
“考虑疫病可能存在突发性进展,我们认为,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采用‘截断扭转’的思路,安固‘未受邪之地’,尽最大可能防止患者病情向重症转化。”指导组组长、市中西医结合医疗健康集团副院长张谈主任中医师说。
“通过运用中药,我们观察到,大部分患者的舌苔由腻苔或是黄腻苔转为薄白苔,乏力、便溏的症状也多有改善,提示体内湿浊的环境有了改善,每一个向好的信号,都让我们感到欣喜,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指导组副组长、市中西医结合医疗健康集团副院长王斌的语气中透着自信和坚定。
“治未病”的关键在防范。对于定点医院的一线医生和集中隔离点的病人,市卫健局还发放了由宁波市卫生健康委提供的“成人预防方”,下一步,根据中医抗疫经验,还将逐步使用熏蒸方剂在现场熏蒸,起到改善空气环境的作用。■全媒体记者 冯茜 通讯员 张薇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