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最近你怎么不在家?”电话中,桥头司法所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阿铭(化名)提出了质询。在工作人员的追问下,阿铭说出了实情,原来他因琐事和妻子发生了争吵,之后便离家出走了。与家人吵架,一人在外,不仅加大了监管风险,更容易沾染坏习惯,重走犯罪之路。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刻将其列为黄色管理对象,一边加大对其监管力度,一边联系亲友共同劝说开导。最终,阿铭和妻子重归于好,回到了家中,工作人员随后将其监管码调整为绿色。这是桥头司法所推行“四色监管码”以来的一次有效实践。
“我们参照了健康码的管理方法,根据颜色来判断社区矫正对象的风险程度,确定其管理措施。”桥头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道。7月1日,《社区矫正法》将全面施行,为切实提高矫正管理质量,重塑社区矫正对象为守法公民,桥头司法所创新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方式,以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精准化管理为手段,推出了“四色监管码”。
将辖区内的所有社区矫正对象按照所犯罪行、认罪态度、日常表现、活动轨迹、社会关系、性格特点等10余项指标进行综合研判,将每位社区矫正对象标注上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四色监管码”,并实时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表现、状态来动态评估调整。工作人员表示,设立“四色监管码”一方面是给社区矫正对象一个提醒,使其明白应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也是方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工作。监管对象的风险程度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就能实时跟进管理措施和提升监管强度,有效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并通过针对性矫正帮助其成为守法公民,提高社区矫正的精准化。
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筹备电子社区矫正监管码,并计划向全市推广,大力推进社区矫正法治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现代化水平。■全媒体记者 叶吟泠 通讯员 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