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结合慈溪实际,就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作出全面部署。全市上下要深化人才引育、强化协同创新,力争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更大实效,为在建设“重要窗口”中走前列当标兵提供强大支撑。
创新引领未来发展,创新决定城市未来。近年来,我市抢抓一系列战略机遇,深化推进改革创新,持续壮大人才队伍,大力实施“科技争投”,各类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创新平台加快赋能,创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创新驱动对于区域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突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牢固树立谋创新就是谋发展主动权、抓创新就是抓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导向,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为宁波、全省、全国作出应有贡献。
要加速开放揽才产业聚智,打造高素质人才集聚高地。出台“上林英才”计划升级版,打造高端人才蓄水池;实施新时代慈商和“上林工匠”培育工程;实施“青英弄潮”行动,培育壮大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健全完善招才引智网络体系,推进人才开放合作先行区建设。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打造优势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强各类科创平台资源整合,主动承接甬江科创大走廊、杭州城西科创走廊与G60科创走廊辐射,优先对接上海科创资源;统筹各类产业研究院、双创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板块;聚焦“123”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加快建设高质量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推进科技争投。
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加快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创建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持续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梯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强大有韧性的重点产业链;实施数字经济赋能工程。
要推进开放协同创新,打造优质创新资源集成地。推进科技合作“走出去”,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完善协同创新研究院运行管理机制;强化民生领域创新供给,强化现代种业、农产品精加工利用、农业生物智造、农业人工智能;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争创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要优化区域创新保障体系,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对改革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改革创新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构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打造“长三角高素质人才集聚高地”;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凝聚全社会创新创业合力。
让我们坚决扛起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使命担当,为推动慈溪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建设“重要窗口”中走前列当标兵,注入澎湃新动力、提供有力新支撑、作出更大新贡献!(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