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磨难的被执行人大病初愈,“销声匿迹”7年后主动现身,立誓东拼西凑也要履行还款义务;生意受挫的申请人手头也不宽裕,却深明大义将执行款打“骨折”,还愿意捐出2.5万元给被执行人。日前,慈溪法院执行局执结了这样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的陈年旧案。执行法官从情、理、法的角度,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多次倾心交流,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法网柔情故事。
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执行走入“死胡同”
8月底某日,一位略显病态的中年妇女走进法院执行大厅。她找到值班法官,开口就说想要还清多年前所欠的债务。妇人叫王娟(化名),而她口中所欠之债的案件,早已在2013年年底程序性结案。
陈年旧债从何而来?原来,2007年起,王娟和郭华(化名)开始有业务往来,做的是饮水机配件生意。双方并未签订书面的买卖合同,但作为买方的王娟每次在收到货物后,都出具有相应欠条。友好的合作关系只维持了约3年时间。截止2010年2月,王娟积欠郭华货款共计19.6万元。后来,经郭华多次催讨,王娟仅支付了1万元,余下18.6万元货款迟迟未结算。
2013年1月,郭华将王娟诉至法院。当时,王娟已下落不明。根据相关规定,法院公告送达后,王娟仍未到庭参加诉讼。后法院依法审理,支持了原告郭华要求被告王娟支付货款18.6万元的诉请。
判决生效后,郭华随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然而,执行法官没能找到被执行人名下可供执行的财产,也依旧未发现被执行人的下落。于是,本案在当年底程序性结案。
“失联人口”7年后“回归”道出背后隐情
7年来,王娟一直杳无音讯。正当执行局工作人员以为这起案件可能会如其他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陈年积案一般,因为没有新线索提供而久久无法恢复执行时,王娟主动现身。冰封7年的执行案终于有了松动和起色。
王娟说,这些年她并不是想逃避债务,只是无奈身患严重的扩张型心肌病,一直辗转在外地就医。2018年10月,她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期间花费了巨额医药费,家庭经济情况也因自己的病而每况愈下。
度过康复期,王娟便开始惦记着尽快还清欠郭华的这笔货款,了却多年来的心结。但自己大病初愈,手头积蓄早已被掏空,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也只借到数万元,相较于18.6万元的所欠总额简直是“杯水车薪”。
但是,一味拖延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她决定直面难题,主动现身法院,希望法官能帮忙联系上郭华,并出面主持调解,看对方是否能在时间或金额上给予宽限。
了解大致情况后,值班法官第一时间电话联系郭华。大致听了王娟目前的基本情况,郭华表示愿意择日来法院面对面协商还款事项。
法官搭建沟通桥梁演绎法网柔情故事
过了几天,双方如约来到法院。
承办法官从情、理、法的角度,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多次倾心交流。在翻看过王娟带来的病历证明等相关材料后,郭华一度眉头紧锁。他表示很同情王娟的遭遇,但是因今年新冠疫情影响,自己的生意受到冲击,手头也不宽裕。经过深思,郭华说,他愿意放弃部分债权。
至于究竟将执行款打几折,承办法官在同双方充分交换意见后,最终有了一致方案:王娟一次性归还5万元,郭华放弃其余款项的追索。
被执行人没有抛弃诚信,申请人通情达理又宽容大度,使得案件尘封七年一朝解决,让承办法官也舒了一口气。正当承法官准备动手拟定和解协议时,出人意料又让人为之动容的一幕发生了——郭华突然发话,他愿意捐助2.5万元给王娟,用以日常生活和治疗所需。
当天,双方签署了和解协议。目前,该案已妥善执结。
另外,鉴于被执行人王娟的实际情况,法院依规定开通“绿色通道”,免除了王娟本应承担的诉讼费及执行费,刚性执法里展现了人性的“柔软”。
全媒体记者 陆超群 通讯员 童盈芳 许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