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人勤春来早,新慈溪人新春忙着田头“掘金”
2021-02-15 10:30   稿源:慈晓

  “突突突......”2月14日下午2时,位于坎墩街道祝墩横路五灶江桥西的一条机耕路上,走来推着手扶拖拉机的黄仙法。他一路向前,经过几条田间小路,在一个大棚前停了下来。扛上两袋肥料放到田头后,开着手扶拖拉机钻进大棚开始犁地。

  尽管是新春佳节,但大片田野里,勤劳的人们已开始田头“掘金”,用汗水铺就致富路。田间地头,锄土的、耕地的、授粉的,还有修理农机具的,一派忙碌景象。

  来自台州三门的黄仙法在坎墩一带承包了12亩地,去年这片土地给黄仙法带来了10多万元的收入。此时,他的10多个大棚内,各种蔬菜瓜果正在茁壮成长,其中种植的主打蔬菜莴苣更是绿意盎然,到了采收季节。“莴苣种得最多,有8亩多,3亩多都在卖了,销路不错。”黄仙法说,慈溪和绍兴、余姚一带的客商都会上门收购。当天,他打算犁了地再种几棚莴苣。

  其实,黄仙法来慈溪田头“掘金”已有23年,从最初的单枪匹马,到把家人一个个带到这里,如今,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在慈溪创业。“我女儿也都是种地的,一个女儿还办了农场,儿子办厂,都挺有出息的。”黄仙法笑道,现在儿女们每年挣的钱都远远超过了他,还在慈溪买了房安了家,“喏,前面那排高楼里就有我女儿的房子。”指着南面不远处影影绰绰的高楼大厦,黄仙法很自豪。

  “我种的莴苣可以卖到清明节前后,4月份番茄上市,5月份菜瓜也好摘了.....”黄仙法兴奋地展望着未来。下午3时半记者离开时,他又走进大棚,推着手扶拖拉机继续犁地,身后,留下一垄垄不断延伸的松软新土。

  正月里忙碌的不只黄仙法。当天,在坎墩玉兰果蔬农场内,来自河南的耿兴增等6位新慈溪人也忙得不亦乐乎。走进大棚,记者看到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小型喷雾器,不时向旁边的小黄花喷一下。“我们是在给番茄花授粉。”耿兴增说,他们6人来自河南、安徽等全国各地,响应政府号召,年前都没回老家,正月初一下午开始在这里打工,这几天都没闲着。

  站在耿兴增一旁的河南老乡田宜民告诉记者,他和家人年前都在慈溪企业上班,趁现在企业还放假,于是报名来农场打短工,正月初二开始,他每天早上6点半到、下午5点半走。“大家都说人勤春来早,多赚点钱,我们一家人在慈溪的生活肯定越过越好。”田宜民充满自信地说。

  全媒体记者陈利群

   责任编辑范田圆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廖海涛:舍家取义 血战塘马(铭记历史 ...
“他们身先士卒,我们就义无反顾”|从...
特色产业上“云端”——富平“四链驱动...
广东东莞:外贸突围韧性足(走进产业地...
星火成炬| 未来有千万种写法
方寸真微集万象
提单产、减损耗、“战”旱情——燕赵大...
从高考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评论员观察)
“春天的事业”托起稳稳的幸福 这一方案...
投身新兴产业,青年有为
十六条新措施助力创新药加速跑(政策解读)
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合肥:“量子未来...
从“陇东粮仓”到算力高地 这块红色热土...
一角飞檐载风华(文化中国行·华夏博物之...
新华视点|暑期消费“热”起来 多地业态...
7月1日起,杭州地铁82个车站正式上线纳凉点
中国蓝观察|定制冰块、泳池爆满……持续...
跨境电商突围记(下)丨盯着需求改打法
激发“蓝色未来”新引擎 浙江深入推进海...
王浩在市委书记座谈会上强调 实现高质量...
追光的你|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
习言道 | 这个“桃花源”,习近平牵挂在心
【央视快评】坚定理想信念 厚植家国情怀...
第一观察|读懂“七一”前夕集体学习中...
铃铛一响、琴弦拨动,西藏“嘎尔鲁”正...
数说“新”变化|完成投资近900亿元 前5...
【滔滔两岸潮】台湾小伙热爱考古 与古遗...
古巴歌手Lily:新疆的人文太棒了
英媒:欧盟对美关税采取更强硬立场
全球媒体聚焦|美媒:美国将在“大而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