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探访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海上门户古窑浦革命历史陈列馆
2021-03-20 11:56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春初时节,乍暖还寒。走进掌起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海上门户古窑浦革命历史陈列馆的大门,一块黑色的纪念碑映入眼帘,在树叶沙沙作响的背景声里,显得尤为肃穆,让探访的游客隔着时空的屏障,似乎就能听到战火纷飞的遥远年代里,响起铿锵激昂的英雄战歌......

  “敌后抗日时期,从‘五支四大’一落脚,便在古窑浦建立了第一个办事处。”二楼陈列馆里传来了一位老者洪亮的声音,陈长根老人又在接待前来探访红色印记的游客。作为土生土长的古窑浦人,他已经在此义务讲解了13年。

  陈列馆虽场地不大,但“五脏俱全”,有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南渡、北撤时乘坐的渔船模型,海防大队队长张大鹏的办公桌实物,以及百余幅照片并配有翔实的文字介绍,一张张图、一幅幅画、一件件老物件,将人带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1941年6月18日,刚到三北不久的五支四大在“宗德三大”的配合下,在崇寿相公殿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后向东南行进。部队与三北地方党组织建立横向关系后,7月下旬,五支四大在古窑浦建立了第一个部队办事处,开展税收、情报、联络、民运和统战工作。9月后又成立五支四大总办事处,在办事处领导下,民运同志积极发动群众,成立了抗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古窑浦成为了新四军的后方基地之一。

  伏龙山高大,海王山低矮,古窑浦就位于两山之间,成为来往船只的天然航标。部队从海上来,只要晚上有光,左边看到浸入海里的伏龙山,右边看到海中央的海王山,随后船头对准五磊山顶,直航便达古窑浦口。要是偏左了,那就是淞浦、淡水泓;偏右了,那就是淹浦、直落浦。古窑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作为浙东一带海上出入的一个主要航道,进一步造就的了它“海上门户”地位。

  1942年6月下旬,根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谭启龙等率五支一大100多人从浦东马勒港出发,经一夜航行到达古窑浦。不久,中共路南特委书记顾德欢也到达三北。他们与中共浙东军分会书记吕炳奎会合,成立了中共浙东行动委员会,会见了王文祥等人,并传达了华中局关于开展浙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决定,接上了与浙东地方党组织的关系。7月,苏北的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一师派何克希等人在古窑浦登陆,在鸣鹤宓家埭与谭启龙等会合,并在宓家埭和金仙寺,先后成立了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新四军浙江纵队海防大队以古窑浦为重要据点,扼守古窑浦渡口,开展对敌斗争工作。至今,古窑浦坊间还流传着“村民家家住过新四军”的说法。

  从1943年春节后到1944年8月,华中局、军部和一师陆续派重要干部来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大部分都是经海防大队的运输船载至古窑浦登陆,这300多位领导和骨干在根据地的党、军、政、财、文等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5年8月,抗战胜利,但是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却挑起内战。9月20日,浙东区党委和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9月底,谭启龙、刘亨云、张翼翔、黄知真率领新四军浙东纵队和党政干部约5000人在古窑浦北边的渡口陆续北撤。古窑浦村民全力支持部队的北撤行动,谭启龙在下船前宣读了《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在这篇饱蘸离别泪水、情深意切的告别书中,字里行间渗透着浙东新四军广大指导员对浙东人民的极其深厚的感情,洋溢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谊。至此,古窑浦这个开荒发展起来的海边小村,成为了抗战时期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联系外界的咽喉之地,根据地游击区的红色堡垒村。

  沧海桑田,80年过去了,昔日的“海上门户”如今已摇身变成民风和谐、村民富足的“桃花源”。每年三月,桃花齐崭崭盛开,场面蔚为壮观。人在桃林穿行,宛如置身现代版桃花源,闻花香,听花语,拍花景,晒花照,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掌起镇全力打造以三塘横江两侧作为水蜜桃主导产业区的万亩水蜜桃精品园建设项目。政府对农田水利、农田改造和农机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把农村分散的土地通过互换、租赁等形式进行流转,推进了桃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模式。水蜜桃栽培面积从2000年初的1500亩,增加到现在的4000余亩;总产量从原来的1200吨到现在的6000余吨;平均亩产从原来的2000元,现达到近万元,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桃香飘万里,宾客上门来。如今古窑浦的村民正朝着和美的小康生活一路高歌前行。

  全媒体记者 陈思言 摄影 陈邦强 摄像 胡旭锋 毕墨 通讯员 王雪枫 邱余洁

   责任编辑戎畏畏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黑白对弈乐融融!园丁社区五子棋赛搭建...
精神障碍男子走失 “宏伟救援”平安助归
联动助农献爱心
年轻干警“死磕”追回执行款
159户业主的物业费退回来了
我市开展养老机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周巷巧解“停车难”
亲子欢聚乐融融
马堰千亩畈 稻田开镰
“慈溪智造”赋能“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
慈溪优秀企业家 “AI第一课”思享会举行
“一人一艺”全民艺术嘉年华 表演艺术类...
加强与高能级平台协同创新合作 推动人工...
公牛携手武大 共建“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
慈溪“两项整治”重塑传统产业优势
【讲习所·乌镇“网事”】他们在构建网络...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便民改造,...
【乌镇“网”事】习言道|让互联网更好...
中国蓝观察丨闪耀文华奖!浙江舞台艺术...
智启行业新态丨“未来出行”的现在进行时
乌镇脉动丨一“网”情深,数字桥梁上的...
乌镇脉动丨从枕水而居到“网”上生活,...
数字江湖,论剑乌镇 2025“直通乌镇”总...
微视频丨 “一个奇迹”
天天学习|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时政微观察丨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
习言道|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
微视频|“大海”的底气
记者手记:长远·共同·初心——习近平主...
学习·知行丨共享发展机遇 习近平阐明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