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胜山千亩红菱致富一方百姓
2021-08-28 09:49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沃野绵延,河道蜿蜒,正值红菱丰收,菱农坐在红菱桶上忙着采摘红菱……日前,胜山镇千亩红菱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成为小康乡村的一个典范。在“红菱之乡”胜山,小小红菱已经成为振兴一方的“致富果”,带动当地村民奔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几日,菱农陈孝强每天天不亮就前往自家承包的河段采摘红菱。“现在红菱开始进入旺季,起早摘下来,趁新鲜送到收购点,就能卖个好价钱。”陈孝强笑着说,因为红菱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的建成,现在菱农都在专家的指导下推行统一施肥除虫、统一环境整洁、统一选种培种,“今年红菱个头大、水分足、肉质嫩,每公斤的收购价比去年高了4元左右呢!”水灵灵的红菱采摘上来后,被运往东菱果蔬专业合作社,由该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这种模式既帮助菱农打开了市场销路,也保障了菱农的切身利益。“这个红菱季,我估计能有不少收入。”陈孝强喜上眉梢。

  陈孝强是胜山镇菱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胜山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目标,通过建红菱基地、强基础设施、引社会投资、抓规范生产、搭节庆平台、促产业融合等综合措施,将红菱打造为地方特色产业,千亩红菱亩产最高达1000斤,红菱总产值达1000万元,菱农收入也实现了翻番。

  以菱为媒,带动全镇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胜山红菱基地创建成为宁波市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宁波市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还引进半耕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累计吸引游客7万余人次。一年一度的红菱节也成为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的良好平台,以节兴农、以节促旅、以节招商,已吸引多个项目在胜山投资,进一步塑造品牌、凝聚人气、促进增收。

  “我们正在积极开展红菱国家地理标志创建工作,创建成功以后将进一步打响胜山红菱的知名度,更好地推动红菱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胜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媒体记者 马安娜 通讯员 胡立琼

   责任编辑胡兴家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27日—1...
近镜头 | 习主席韩国之行,向世界讲述这...
记者手记|时代大潮中的远见和担当
未来手机或能“闻”气味?杭州“人工嗅...
5条特色路线!带你从从容容逛“互联网之...
今天,我们如何从和合文化中寻找“养分”?
谁是浙江三季度“显眼包”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
幸会中国 | 走进西溪湿地,漫步“市内桃...
热解读|亚太拉手 链接未来
视频画报|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全聚焦
未来手机或能“闻”气味?杭州“人工嗅...
5条特色路线!带你从从容容逛“互联网之...
今天,我们如何从和合文化中寻找“养分”?
谁是浙江三季度“显眼包”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枫叶经霜红愈艳 菊...
习言道 | 下一站深圳,习近平说这座城市...
第一观察 | 携手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
时政微纪录丨习主席的韩国APEC时间:中...
近镜头|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精彩瞬间
习言道|三组关键词看习近平韩国之行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 ——习近平...
冷空气渗透 晴雨相间秋意正微凉
森林与音符的文明共鸣
我们记录下音乐节闪光瞬间
慈溪城市森林音乐节 我们明年再会
房屋安全 听您讲解
桥头“三招”破解固废治理困局
2025慈溪城市森林音乐节“燃动”全城
新浦“百企对百校”助力招聘就业双循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