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大国工匠!一线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荣誉殿堂
2021-11-24 11:30   稿源:新华社

  “上海一线工人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好消息传来时,获奖者李鸿刚刚在新加坡“传授经验”后返程回国,仍在集中隔离期。

  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申报的《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而隧道股份管涵顶进工、高级技师李鸿,正是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从业38载,李鸿始终以“工匠精神”扎根做好隧道工程这一件事,把盾构技术从上海带往全国各地,并正将这项技术推向海外。结束隔离第一天,记者在上海机场联络线的施工现场见到了这位人称“工人院士”的李鸿。

李鸿在地下盾构操控室内与操作工人交流。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据介绍,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获奖项目《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针对解决隧道复合地层掘进施工中,掘进效率低、稳定控制难和环境影响大等业界公认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的“去泥饼”“控沉降”“防污染”三大掘进施工新技术,突破了在软硬不均复合地层建设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在饱和软土地层变形从厘米级到毫米级的跨越,并完成了工程泥浆及渣土的生态化利用。项目成果已经应用于武汉长江公铁隧道、上海北横通道、上海机场联络线等全国10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

  李鸿解释,盾构掘进就像在“年糕团+钻石层”的“三明治”里打洞,施工风险和难度极大,而团队历经十余年盾构工程的实践与技术探索,研发的三大技术有效突破了行业瓶颈。

  罗马非一日建成。1983年,李鸿加入现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搬水泥等杂活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始终在一线的他历经38年,终成“大国工匠”。“我跟盾构技术打了一辈子交道,从参与上海地铁1号线开始,通过多个大项目的点滴积累,我对盾构技术算是全盘掌握,包括地面沉降控制、走线、工程质量等。”李鸿说。

  从参与被称为“九死一生”工程的上海外高桥合流污水处理9.1标工程,到成功打通上中路隧道,开创了超大直径泥水气平衡盾构技术在中国成功应用的先河,再到完成被称为“地质博物馆”的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李鸿及其建设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攻克盾构隧道工程涌现出的新难点、新问题。

  李鸿谦虚地表示:“获奖是集体努力的成果,也是集体的荣耀,技术不是个人的独有发明,而是很多人的结晶。”

  获中华技能大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荣膺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与李鸿共事过的同事们认为,吃苦耐劳、勤奋、善学习、勤思考、有担当、勇于创新都是他能成功的特质。

  为了解决两条隧道交叉穿越的复杂问题,他曾花费7天时间吃住在工地,每天苦思冥想、研究方案。“当时是真险,只要稍有差池,一条隧道就要报废了,那将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李鸿感慨,“工程做得越多越怕,因为关注到的风险点越来越多。”

李鸿(左)在盾构施工现场与工程项目负责人交流讨论。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对工程技术的准确判断来自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李鸿在工作中有个习惯,在笔记本正面记录工作事项和会议纪要,背面记录自己对技术的思考。一工作起来,李鸿就废寝忘食。下到地底查看项目,一待就是大半天,有时甚至24小时不合眼。

  在工友眼中,李鸿是“定海神针”,有他在,大家心里就很踏实。在与徒弟分享技术经验时,李鸿毫无保留,带教出上海市首席技师8名、高级技师7名、技师12名、高级工20余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个假命题。教会的徒弟如果都能独当一面,我的工作也轻松了。他们遇到新的问题再来找我解决,我自己的技术也会进步。”他说。

  50多年来,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率先建立国内大直径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体系,突破城市中心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限制,屡屡克服高难度复杂环境和复合地质建设的世界级施工难题。

  长期发展实践中,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的专业技能人才团队不断壮大,建立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创建的国家级、市级等各类创新工作室多达21个。在3000多名隧道人中,技能人才达800余名,高技能人才达400余名。

  “在城市建设中,盾构可以减少对地面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采用盾构技术,希望我这次获奖能让更多人了解盾构,增强培养新生代技能人才的动力。”李鸿说。

   责任编辑胡兴家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中国蓝观察丨闪耀文华奖!浙江舞台艺术...
智启行业新态丨“未来出行”的现在进行时
乌镇脉动丨一“网”情深,数字桥梁上的...
乌镇脉动丨从枕水而居到“网”上生活,...
数字江湖,论剑乌镇 2025“直通乌镇”总...
微视频丨 “一个奇迹”
天天学习|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时政微观察丨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
习言道|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
微视频|“大海”的底气
记者手记:长远·共同·初心——习近平主...
学习·知行丨共享发展机遇 习近平阐明中...
习近平同斐济总统拉拉巴拉武就中斐建交5...
秋来桂花香满枝
社区幸福课堂
秋韵渐浓
张平: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
民盟慈溪市基层委员会第四届一次盟员大...
原创广场舞《水乡幸福路》斩获全国群星奖
逍林持续拓宽代表履职平台
卢炯:慈溪藏着《歌唱祖国》的源头故事
这所学校的“Mini博物馆”掀起校园“博...
警惕“沉默杀手”——腿部血栓
喝酒喝断片 “偷车”肇事又坠河
驾照被吊销 侥幸上路酿车祸
改革者 正青春|中国咖啡第一村为啥能闯...
时政微视频丨以开放汇合作之力
此行间·100秒回顾习近平韩国之行
推动中韩关系展现新气象、开辟新局面—...
第一观察|四中全会后首次出访,习主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