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大国工匠!一线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荣誉殿堂
2021-11-24 11:30   稿源:新华社

  “上海一线工人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好消息传来时,获奖者李鸿刚刚在新加坡“传授经验”后返程回国,仍在集中隔离期。

  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申报的《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而隧道股份管涵顶进工、高级技师李鸿,正是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从业38载,李鸿始终以“工匠精神”扎根做好隧道工程这一件事,把盾构技术从上海带往全国各地,并正将这项技术推向海外。结束隔离第一天,记者在上海机场联络线的施工现场见到了这位人称“工人院士”的李鸿。

李鸿在地下盾构操控室内与操作工人交流。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据介绍,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获奖项目《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针对解决隧道复合地层掘进施工中,掘进效率低、稳定控制难和环境影响大等业界公认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的“去泥饼”“控沉降”“防污染”三大掘进施工新技术,突破了在软硬不均复合地层建设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在饱和软土地层变形从厘米级到毫米级的跨越,并完成了工程泥浆及渣土的生态化利用。项目成果已经应用于武汉长江公铁隧道、上海北横通道、上海机场联络线等全国10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

  李鸿解释,盾构掘进就像在“年糕团+钻石层”的“三明治”里打洞,施工风险和难度极大,而团队历经十余年盾构工程的实践与技术探索,研发的三大技术有效突破了行业瓶颈。

  罗马非一日建成。1983年,李鸿加入现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搬水泥等杂活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始终在一线的他历经38年,终成“大国工匠”。“我跟盾构技术打了一辈子交道,从参与上海地铁1号线开始,通过多个大项目的点滴积累,我对盾构技术算是全盘掌握,包括地面沉降控制、走线、工程质量等。”李鸿说。

  从参与被称为“九死一生”工程的上海外高桥合流污水处理9.1标工程,到成功打通上中路隧道,开创了超大直径泥水气平衡盾构技术在中国成功应用的先河,再到完成被称为“地质博物馆”的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李鸿及其建设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攻克盾构隧道工程涌现出的新难点、新问题。

  李鸿谦虚地表示:“获奖是集体努力的成果,也是集体的荣耀,技术不是个人的独有发明,而是很多人的结晶。”

  获中华技能大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荣膺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与李鸿共事过的同事们认为,吃苦耐劳、勤奋、善学习、勤思考、有担当、勇于创新都是他能成功的特质。

  为了解决两条隧道交叉穿越的复杂问题,他曾花费7天时间吃住在工地,每天苦思冥想、研究方案。“当时是真险,只要稍有差池,一条隧道就要报废了,那将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李鸿感慨,“工程做得越多越怕,因为关注到的风险点越来越多。”

李鸿(左)在盾构施工现场与工程项目负责人交流讨论。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对工程技术的准确判断来自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李鸿在工作中有个习惯,在笔记本正面记录工作事项和会议纪要,背面记录自己对技术的思考。一工作起来,李鸿就废寝忘食。下到地底查看项目,一待就是大半天,有时甚至24小时不合眼。

  在工友眼中,李鸿是“定海神针”,有他在,大家心里就很踏实。在与徒弟分享技术经验时,李鸿毫无保留,带教出上海市首席技师8名、高级技师7名、技师12名、高级工20余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个假命题。教会的徒弟如果都能独当一面,我的工作也轻松了。他们遇到新的问题再来找我解决,我自己的技术也会进步。”他说。

  50多年来,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率先建立国内大直径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体系,突破城市中心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限制,屡屡克服高难度复杂环境和复合地质建设的世界级施工难题。

  长期发展实践中,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的专业技能人才团队不断壮大,建立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创建的国家级、市级等各类创新工作室多达21个。在3000多名隧道人中,技能人才达800余名,高技能人才达400余名。

  “在城市建设中,盾构可以减少对地面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采用盾构技术,希望我这次获奖能让更多人了解盾构,增强培养新生代技能人才的动力。”李鸿说。

   责任编辑胡兴家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微腐败”新变种,要警惕
创新破局 浙江光伏谋长红
蓝媒热评丨不能忘 不敢忘 不忍忘
今天,我该如何写您
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 浙江各地举行活动纪...
刘捷在温州调研时强调 找准县域发展特色...
拾光纪·“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
总书记治国理政故事|行稳致远
人民领袖|从习近平的几封回信感悟抗战精神
中经评论:把“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
【理响中国】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
解读补贴撬动消费的密码
理响中国|AI绘丰碑:残碑惊雷。
凝聚正义力量 砥砺复兴之志——习近平总...
金秋里,听历史的声息拂过耳畔
重磅微视频|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砥柱中流领航复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天天学习|为何说“九一八”是中国人民...
时政微观察丨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
美不胜收“桥城蓝”
“银发拾梦”公益活动
孩子近视进展快, 配什么眼镜好?
登革热——“咬”出来的麻烦!
小心“爆火”直播间背后藏猫腻
家门口的健康驿站,托起群众稳稳的“医”靠
这周末,慈溪有一场国家级桨板赛事
国资国企增资增信双提升
林坚率慈溪市党政代表团赴常山县学习考察
【央视快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全面推进...
习语|“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