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桥城评论

“萝卜刀” 也不要一禁了之
2023-10-11 10:12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笔者第一次听到“萝卜刀”一词,还是因为老师在班级群下发的通知:禁止孩子购买“萝卜刀”。一边受到孩子追捧,一边遭到大人禁止,一时间,“萝卜刀”引发热议。而笔者认为,如果简单粗暴“一刀切”地禁止,过于“因噎废食”。

  什么是“萝卜刀”?为什么要禁止?

  所谓“萝卜刀”,是一款形似萝卜的彩色塑料仿刀玩具。因可玩性强,成为孩子们近期的社交媒介新宠。但出于安全考量以及担心孩子形成暴力思维习惯和攻击心理,“萝卜刀”被大部分学校和家长列入“禁止”类玩具。

  不可否认,“萝卜刀”在给孩子们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但由刀具所衍生的各类儿童玩具,市场上早已有之,并且种类繁多。诸如,小女孩玩过家家游戏常用的“厨房刀”,男孩子化身英雄、侠客等使用的“宝剑”“大刀”。笔者认为,学校和家长不需要大惊小怪,只需做到:不倡导、多引导。

  试想一下,70后、80后曾经在学校玩过的转笔、贴纸、小当家水浒卡、电子宠物机器等校园爆品,在长大后,这些经历都是珍贵的回忆。

  笔者认为,校园流行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甚至带着时代发展的烙印。近年来,指尖陀螺、奥特曼卡片、盘手串、木鱼都曾火出圈,但现如今都成了孩子们的“过眼云烟”。所以,面对校园流行事物,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没必要如临大敌,只需把握“包容谨慎”的主基调,多点耐心,正确引导,让孩子们在远离危险的前提下,不妨多包容一下孩子们的童心。何晨薇

   责任编辑范田圆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一习话丨“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
习近平就越南前国家主席陈德良逝世向越...
时政微观察丨如何学有质量、查有力度、...
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习言道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一观察丨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 让铁...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特色文化产业焕新姿
天天学习|一方隋碑 何以让总书记念念不...
习语丨“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共建地球...
【央视快评】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
壹视界·微视频|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纪实
第一观察 | 总书记重要指示引领精神文明...
学习卡丨“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
壹视界·在龙门石窟,总书记回忆起一段往事
习近平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重磅征集!
“义乌外贸一线故事”系列报道之一:高...
中国蓝观察|看中东欧博览会之“变”
新产品、新科技、新创意!“浙江精品”...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助企跑...
中东欧+,机遇更广阔
金观平:良好法治环境力促民企做强做优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抓住保持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人民观点)
外部冲击下,中国经济何以这么稳?(读...
稳步提升!4月我国航空运输规模增势良好...
四个“有力”看“两新”政策持续显效
乡村振兴在行动|荔枝树下,手机“三变”
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