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这里建设了育秧中心,可以实现水肥药施用一体化,种粮面积达到了早稻2096亩、连作晚稻1035亩,按照规模化种粮补助,今年还拿到了100余万元补助金。”日前,在观海卫镇东山头村,种植大户林卿正用收割机收割晚稻,粗略算了一笔经济账后,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金秋的观海卫镇乡村田野,到处是一派繁忙的丰收图景。多台大型农机在田间穿梭作业,水稻收割、秸秆还田、犁耕深翻轮番展开。今年,全镇种植秋粮1.5万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观海卫镇做大藏粮于地基本盘,严守耕地红线,将即可恢复、“两非”整治卫星图斑精准分解至各村,以“硬措施”完成复垦7792亩。同时,拓展种植增量,补贴150元/亩引导农户合理流转土地,提高农户经营意愿,破解土地撂荒、利用率低等问题,实际有效流转土地2万余亩。“我们着力推进低产旱田、不平整旱地进行水田改造,实现单季粮食种植向多元轮作套作转变,各类轮作面积达5.5万亩。”观海卫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投资约2000万元新增2个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项目,通过化肥减量、土壤改良、轮作休耕、深翻晒垡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
树立亩产论英雄导向,土地“含金量”持续攀升。通过行政推动、政策牵动、试点带动、服务促动激发农户种植热情,规模化种粮补助方案至多可补助550元/亩,仅此一项全年补助500余万元。优种优育“种好粮”,强化管理“卖好粮”,引进中沪软1212、沪香软450等优质品种,连年获得宁波市甬优杯十大好稻米金奖、优质奖。增强区域粮食服务保障能力,建立20个金属粮仓和烘干中心,围绕鸣鹤年糕实施“种植大户+年糕企业+行业协会”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多模式推动粮食快购快销,解决余粮出路。
科技赋能,藏粮于技,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实现整地、育秧、飞防、收割、烘干、保存等一条龙,水稻耕种机械化率达90.3%、植保机械化率达100%,稻麦机械化烘干率达74.4%,获评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将“耕地智保”与“田长制”责任体系深度融合、贯通使用,对耕地开展全天候实时监控。通过返聘、外聘农技人员破解农技人才短缺难题,全面落实结对帮扶及农业技术指导,累计举办粮食生产技术培训班15期,现场技术示范指导300余人次。
全媒体记者 郑琳 通讯员 徐吉 余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