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慈溪新闻

感动宁波 慈溪这对夫妻入围
2025-02-14 08:53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日前,“2024·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我市慈善总会报送的《退休夫妻20余载省吃俭用,120万元退休金助力家乡学子》成功入围。

  去年8月28日下午,市慈善总会收到一笔120万元捐款,系由丁水根、丁亚娣夫妻从杭州汇出。“这笔钱是用我们两人多年的退休工资一点点攒起来的,现在全部捐给慈溪市乾明学校,尤其是要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人。”他们的善举既是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也饱含了对家乡的无限深情。

  丁亚娣是掌起镇东埠头村人,今年77岁。幼时家境贫困,父亲丁林见含辛茹苦将5个子女培养长大,一家人受到过东埠头村村民许多帮助。丁父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要刻苦读书、努力成才,回报社会。“父亲在世时一直叮嘱我们,等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回报家乡。”村里人的热心肠和父亲的家训,始终牢牢地印刻在丁亚娣的心中,几十年来,她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与丁亚娣相伴一生的爱人丁水根,今年82岁。丁水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慈溪工作,曾在市教育局教研室担任高中语文教研员,在教育岗位上深耕40余年,对慈溪有着深厚情感。

  退休后,夫妻俩同女儿定居杭州,但一直心系家乡。他们的生活非常简单朴素,丁水根一件背心能穿好几年。两位老人用对自己的“吝啬”,在20余年间积攒下了120万元退休金。“要趁自己身体健康、头脑清晰时,将工资悉数捐出。”丁水根老师率先提出。

  “这么多钱,自己留着用不好吗?”面对这样的问题,丁亚娣笑了笑:“我们老了花不了多少钱,更愿意把积蓄拿出来帮助家乡有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这也是实现父亲的遗志。”她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打算捐赠家里珍藏的大量书籍,希望通过微薄之力,助力孩子们成长成才。

  “我们将按照丁老师和丁师母的意思,成立‘丁林见教育基金’,用于助学,将‘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风尚传承下去。”乾明学校校长李少军说道。记者了解到,这并不是丁水根、丁亚娣夫妻第一次投身慈善公益。上世纪90年代,他们就已经将每月近半的工资拿来资助金华武义县的多位学子,承担他们从小学到初中的全部学费。“未来,我俩会继续助学,这让我们很幸福。”丁亚娣告诉记者。

  全媒体记者 韩雅依 通讯员 胡依依

   责任编辑丁洁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冷空气带来落叶潮
休闲瓦窑头
刘捷在慈溪调研时强调:鼓足干劲 加压奋...
“食全食美·慈溪有味”挖掘创新本地特色...
三塘横江民间河长自行车公益骑行活动举行
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85次主任会议
校企合作结硕果 “微学院”成慈溪智造创...
优质好物汇聚一堂 附海好物周嗨翻全场
宗汉整治电瓶车乱象
戚军洋:绿水青山中的“杨梅梦”
丢失身份证 被他人冒用注册网店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2025年版)...
【央视快评】合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我一看就怒了,这是侵略者的庆功酒杯...
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浙江有新动作
杭衢高铁开通在即,“短线”高铁价值何在
在浙江自贸试验区,重新理解“大宗”这个词
稳中向新!10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以重大突破交先行答卷——三论学习贯彻...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丨青岛打造现代...
壹视界·微视频丨为子孙万代计 为长远发展谋
习近平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晋商故里绎春秋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壹视界·任平文章解读|从进博会到自贸港...
观海听涛上千年! 一座“卫”城的烽火与...
医学亲情双重呵护 810克“掌心宝宝”茁...
“青春甬动·不负韶华” 交友活动举行
“慈溪超有戏”2025戏曲大会“复活赛”...
“账号找回”功能竟成“生财之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