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慈溪新闻

感动宁波 慈溪这对夫妻入围
2025-02-14 08:53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日前,“2024·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我市慈善总会报送的《退休夫妻20余载省吃俭用,120万元退休金助力家乡学子》成功入围。

  去年8月28日下午,市慈善总会收到一笔120万元捐款,系由丁水根、丁亚娣夫妻从杭州汇出。“这笔钱是用我们两人多年的退休工资一点点攒起来的,现在全部捐给慈溪市乾明学校,尤其是要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人。”他们的善举既是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也饱含了对家乡的无限深情。

  丁亚娣是掌起镇东埠头村人,今年77岁。幼时家境贫困,父亲丁林见含辛茹苦将5个子女培养长大,一家人受到过东埠头村村民许多帮助。丁父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要刻苦读书、努力成才,回报社会。“父亲在世时一直叮嘱我们,等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回报家乡。”村里人的热心肠和父亲的家训,始终牢牢地印刻在丁亚娣的心中,几十年来,她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与丁亚娣相伴一生的爱人丁水根,今年82岁。丁水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慈溪工作,曾在市教育局教研室担任高中语文教研员,在教育岗位上深耕40余年,对慈溪有着深厚情感。

  退休后,夫妻俩同女儿定居杭州,但一直心系家乡。他们的生活非常简单朴素,丁水根一件背心能穿好几年。两位老人用对自己的“吝啬”,在20余年间积攒下了120万元退休金。“要趁自己身体健康、头脑清晰时,将工资悉数捐出。”丁水根老师率先提出。

  “这么多钱,自己留着用不好吗?”面对这样的问题,丁亚娣笑了笑:“我们老了花不了多少钱,更愿意把积蓄拿出来帮助家乡有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这也是实现父亲的遗志。”她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打算捐赠家里珍藏的大量书籍,希望通过微薄之力,助力孩子们成长成才。

  “我们将按照丁老师和丁师母的意思,成立‘丁林见教育基金’,用于助学,将‘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风尚传承下去。”乾明学校校长李少军说道。记者了解到,这并不是丁水根、丁亚娣夫妻第一次投身慈善公益。上世纪90年代,他们就已经将每月近半的工资拿来资助金华武义县的多位学子,承担他们从小学到初中的全部学费。“未来,我俩会继续助学,这让我们很幸福。”丁亚娣告诉记者。

  全媒体记者 韩雅依 通讯员 胡依依

   责任编辑丁洁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看图学习·非凡“十四五”丨“努力把各方...
联播+|强农报国 天地广阔
一见·远见与执行力,从“中国规划”看“...
“良渚论坛”AI大片丨色 问
一鸟一鹰 隔空对话
“良渚论坛”主题大片|文明重光 和合共生
我们的“十四五”丨让更多民生暖意浸润...
第一视点丨守护文明重光 深化文明互鉴
第一视点丨守护文化遗产,深化文明互鉴
【习声回响】科技兴农 将饭碗牢牢端在自...
学习新语|美丽中国建设,总书记念兹在兹
立短谋长擘画光明未来——习近平经济思...
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习...
习语丨“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我...
微视频|中国生产力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6日...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新闻发布...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中国“蓝图”为全...
时政微视频丨以青春书写兴农答卷——习...
时政微观察丨非凡“十四五”,中国式现...
学习新语|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总书记惦...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迪昂当选连任瑙鲁总统
关键时刻必有关键抉择——习近平经济思...
民企再获五榜第一, “浙” 股力量何以...
连续两年在“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
奋战四季度 夺取全年胜丨前三季度浙江外...
多彩海报丨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
如何奋战四季度、夺取全年胜?浙江县委...
习言道|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