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和往年一样,41岁的王伟拎着装满心意的祭祀品,脚步匆匆地来到天园公墓。同行的,还有慈溪掌起镇中心敬老院的7名工作人员。他们穿梭在墓碑之间,将绢花轻轻摆上,把精心准备的糕点水果一一奉上,随后又认真地除去墓地周边的杂草,逐一祭扫着70多座坟墓。
这些墓中的主人,并非王伟的血亲,而是曾经在敬老院生活过的“五保户”老人。“阿伯,我们又来看您啦!现在好几个阿姨还念叨着您,怀念您帮忙烧火的日子呢!”在一座墓前,王伟缓缓蹲下,就像与一位许久未见的长辈聊天,言语里满是思念。
王伟,是掌起镇中心敬老院的现任院长。1992年,她的外婆董彩娣,向敬老院离世的五保老人许下了扫墓的承诺。一句承诺,重如泰山,董彩娣、童夏丽、王伟祖孙三代人,跨越33载悠悠岁月,用温暖的接力,默默践行着这份誓言。
那一刻,承诺抚平了生命最后的不安
“浙江好人”董彩娣,是掌起镇五姓点村人,大半辈子都在为村民服务。1989年,掌起镇中心敬老院建成,心思细腻、和蔼可亲的董彩娣被调任院长,肩负起照顾14位五保老人的重任。这些老人每月只有200元收入,生活并不宽裕。但在董彩娣的精心操持下,大家一日三餐一菜一蛋,日子虽平淡,敬老院里却处处充满和谐。
这些五保老人,年纪最大的已过百岁,多数也已八九十岁。死亡,成了他们难以回避的话题。入住敬老院没多久,陈国良老人原本洪亮的嗓门渐渐没了声响。原来,同院好友生病后,陈国良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他唉声叹气地说:“等我走了,骨灰就留在殡仪馆吧,反正咱们这些无儿无女的人,清明也不会有人来扫墓……”
董彩娣听后,心里像被重重击了一下。她握住陈国良的手,坚定地说:“阿良伯,您放心!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只要敬老院还在,就绝不会让你们被遗忘。以后每年清明,我都会来看望大家。”尽管董彩娣立下了誓言,陈国良心中的疑虑却仍未完全消散。
1992年清明节,天还未亮,董彩娣就开始忙碌起来。她精心整理好绢花,带着行动方便的老人们前往天园公墓。当第一朵绢花轻轻放在墓碑上,陈国良站在一旁,嘴唇微微颤抖,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后,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董彩娣每年都会精心准备祭品。在每座墓碑前,她都会停留许久,讲述着敬老院的新变化,诉说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同与老友促膝长谈。
摔不倒的承诺,带不走的牵挂
2008年,董彩娣退休,女儿童夏丽接过了院长的接力棒。而董彩娣早已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选择继续留在这里,陪伴她的“家人们”。母亲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和付出,童夏丽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接过母亲的担子后,童夏丽每天清晨五点多就起床买菜,随后开始一天的忙碌:巡查每个房间,陪老人聊天,带老人看病,烧菜做饭……一直忙到晚上六点多,回家前还要再查一遍寝,365天,全年无休。即便如此,童夏丽从未有过怨言:“母亲20年来,每天都是这样照顾她的‘家人’的。她许下的承诺,我一定要做到,为老人们扫墓也不例外!”
年复一年,离世的老人越来越多,扫墓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而董彩娣的身体,也随着岁月的流逝每况愈下。2020年清明节,79岁的董彩娣像往常一样前往墓园。在一处陡峭的台阶前,她不慎踩空,重重摔倒在地,膝盖和手掌鲜血直流。这次意外,让她再也无法亲自前往墓园。
童夏丽深知母亲的牵挂,她赶到母亲床边,紧紧握住母亲布满青筋的手,坚定地说:“老娘,您放心!墓园里每座墓的位置,我都记熟了,阿伟也在慢慢接手,老人们的心愿,一定不会落空!”
“永康伯喜欢吃糯米饭,要给他摆上。”“尧林伯喜欢吃青团,别忘记带。”随着需要祭扫的墓地不断增加,当年的承诺愈发显得沉甸甸。每次清明前夕,童夏丽都会细细叮嘱女儿王伟,从祭品的摆放,到祭扫时的言语,事无巨细。王伟也用心聆听,认真铭记。
岁月有痕,爱与责任永不落幕
如今,王伟成为了掌起镇中心敬老院的第三任院长。回忆起小时候,敬老院就是她的“外婆家”。“那时候,外婆一心扑在敬老事业上,连大年三十都常常不回家,外公没人照顾,家里人多少有些不理解。直到长大,我才明白这份事业的伟大,理解了外婆那句‘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老人’的分量。”
今年清明,天空澄澈,微风拂面。王伟和工作人员一大早就来到墓园。她手捧白菊,缓缓走向墓碑,将白菊轻轻靠在碑上,微微弯腰,眼中饱含敬意,轻声说道:“阿婆阿伯,我们来看你们了,敬老院一切都好……”
祭扫结束后,王伟径直走向敬老院最东侧的房间,外婆董彩娣坐在轮椅上,眼神中满是期待。王伟俯下身,在董彩娣耳边,细细讲述着墓园的新变化,听到一些熟悉的细节,董彩娣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角的皱纹也随之舒展开来。
与此同时,童夏丽像往常一样,穿梭在各个房间,关切地询问:“最近身体怎么样?饭菜合不合口味?”她轻轻抚摸着老人的肩膀,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老人们拉着她的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从她身上看到了董彩娣的影子。
33年,如白驹过隙,董彩娣、童夏丽、王伟祖孙三代人,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践行着对老人们的承诺。70多座墓碑,铭刻着逝者的名字,更见证了这份跨越血缘的人间大爱,彰显着一诺千金的高尚品格。他们的故事,如春风化雨,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关爱孤寡老人的行动中,让这份爱与责任,世代传承。
全媒体记者 郑琳 通讯员 茅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