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架无人机掠过企业上空,对企业厂区全貌及周边环境进行高空全景扫描和动态巡查,这是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打造的“智慧天眼”正在进行“无接触”执法。
三年来立案286起,罚款超4300万元,环境信访办理时效提升18.1%——这一组硬核数据背后,是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锻造“环保铁军”的生动注脚。这支队伍在执法与服务的天平上砥砺前行,近日成功摘得“慈溪市模范集体”桂冠。
铁腕执法、科技利剑守护绿水青山。“零容忍”是这支铁军的底色,近三年来,关闭取缔各类散乱污企业(作坊)660余家,8家企业因触碰环保红线被移送公安。创新运用无人机航拍、VOCs手持监测仪等设备,成功破获15起涉危废倾倒、数据造假等新型案件,两起案例分别被生态环境部和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列入典型案例“点名”推广。
但雷霆手段之外亦有柔情,在推出“轻微免罚”柔性机制以来,办理不予处罚案件13件、从轻处罚131件,减免罚款1336万元,我市一电器公司免罚案例更是入选省级典型。“我们既要当好生态环境的‘守门人’,也要成为企业发展的‘护航者’。”执法队相关负责人坦言。
信访调处同样高效。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在全市建立了信访快速响应及镇所市三级联调联动机制,近三年来,已办理环境信访近4800件。加大对重复访、越级访、不满意访的查处力度,越级访、重复访同比分别下降5.3%和4.8%。
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由我市生态环境部门组建的专家团入企帮扶,已上门“把脉”1200余家企业,开出800余份整改“处方”,助181家企业跻身宁波市级环保正面清单,数量居宁波之首。当前“E企管”系统覆盖7389家企业,1721个用电监控点实时预警,传统“人海战术”已升级为智慧监管,远程指导企业自行整改473个问题,差异化精准执法让合规企业“无事不扰”。“以前怕检查,现在盼指导!”一位企业主的感慨,道出执法理念的深层变革。
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 通讯员 陈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