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中,外卖骑手小王匆匆躲进位于浒山江旁的“累了么”骑手驿站。待擦干身上的雨水后,小王倒上一杯水,拿起一本书享受片刻难得的休憩。“以前雨天只能蹲路边等单,现在有地方能歇脚、能学习,还有机会参与社区治理,这城市真把我们当自己人了。”他笑着说。如今,在我市,“累了么”骑手驿站已不鲜见,站里面饮水机、微波炉、急救箱等设施一应俱全,还能开展“先锋骑手”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以来,我市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权益保障弱等痛点,创新构建“制度筑基、培训提能、服务促治”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健全制度、加强培训、优化服务三大举措,推动新就业群体从“城市过客”蝶变为“治理主角”。
制度筑基,撑起权益保护网。“劳动关系认定难、欠薪维权难、社保参保难”——针对新就业形态群体这“三难”,我市人力社保部门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方面,细化用工审查标准,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将“平台算法派单记录”“劳动者接单轨迹”等纳入劳动关系认定依据。与此同时,进一步拓宽社保覆盖,推动平台企业为劳动者单险种参保工伤保险,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此外,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设立劳动仲裁“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已引导16家企业合规签订劳动合同、18家企业规范用工,处理欠薪投诉243件、涉及从业者352人,追回劳动报酬405万元。
“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正为我市新就业形态群体打开职业新通道。前不久,骑手小周通过培训获得了证书,同时还拿到了技能提升补贴。“技能培训让我提升了自己,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小周感慨道,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今年以来,我市人力社保部门依托成人学校,大力开展“学历+技能”一体化培训,年均可培训成人高中毕业生4000人,提升大专学历8000人次。与此同时,开放5所中职实训基地,开设电商运营、物流管理、急救护理等课程,同步上线“云课堂”平台。目前已累计培训超6000人次,今年1-5月,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超500万元。
近年来,我市大力构建“党建引领+暖心服务+共治共建”模式,目前市总工会联合各镇街道已在全市建成23个骑手驿站,整合191家服务站点形成“15分钟服务圈”,用“暖心行动”提升“城市温度”。同时,组建“先锋骑手”志愿服务队,有不少骑手担任兼职网格员,参与城市文明创建、隐患排查等工作。
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 通讯员 沈陆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