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双翼寻踪,助力生态”野生动物保护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携手我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岗墩村开展了一场放飞行动,三只伤愈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领角鸮放归山林。
领角鸮(俗称猫头鹰)是一种体态娇小(体长20厘米-27厘米)、面盘醒目的夜行猛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领角鸮作为生态链中的“鼠类猎手”,其种群恢复对控制农林鼠害、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此次放飞的三只领角鸮原是岗墩村村民发现的伤患,经当地派出所转交至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救治。在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施建庆的专业指导下,宁大科院学生志愿者们全程参与康复观察、野化训练,并最终选择在原生栖息地放飞。
“第一次见到它们时,完全想象不出这是威风的猛禽。”2024级临床医学专业志愿者陈佳燚回忆道。三只毛茸茸的雏鸟蜷缩在放飞箱里——一只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警惕张望,不时在箱内扑腾;另外两只则蔫蔫地缩在角落,全然没有山林猎手的英姿。这些小家伙刚送来时,强烈的应激反应让救助人员揪心不已。
在野保协会和大学生志愿者们的精心照料下,三个小家伙逐渐恢复了猛禽的本色。放飞当天,志愿者见证了最动人的时刻。“第一只刚落地就利落地振翅而起,翼展划过树梢时还回头望了我们一眼;第二只则是在地面徘徊片刻才冲天而起;最后那只早就在我手里扑棱个不停,刚松开就箭一般射向蓝天。”参与放飞的志愿者陈佳燚望着它们相继融入苍翠山林的背影红了眼眶,“原来守护生命最美好的回报,就是看着它重新拥抱自由的模样。”
“双翼寻踪,助力生态”野生动物保护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表示,将持续开展物种追踪、社区宣教等活动,增强社会对鸟类及生态环境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全媒体记者 李珍燕 通讯员 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