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买药心里没底,现在拿到药第一件事就是扫码‘验明正身’!”在城区的一家医保定点药房,市民张女士用支付宝“扫一扫”对准新买的降压药包装盒上二维码,药品批号、生产厂家、流通路径等信息立刻清晰呈现。“轻轻一扫,来源清晰,特别安心。”她满意地表示。
这项便捷的溯源功能,源于一项旨在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和用药安全的国家新规。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规定自2025年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这一规定的出台,主要是为了精准打击医保领域欺诈骗保行为,特别是针对“回流药”“串换药”等顽疾。
新规的核心在于利用“药品追溯码”的唯一性和全程可追溯性。近日,记者从市医疗保障局获悉,我市已全面实现医保“药品追溯码”信息采集100%全覆盖。目前,236家定点医院和482家定点药店均已顺利完成系统改造。参保人购药后,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医保公众号或支付宝“扫一扫”,扫描药品包装盒上的追溯码查询相关信息。
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提醒,一盒药只能卖一次,一盒药的追溯码,也只能有一次被最终销售扫码的记录。若药品追溯码重复出现,该药品就可能是被“串换”销售的,或者是“回流药”、假药,参保人可据此维权。医保部门将根据药品追溯码线索,精准打击“串换”“回流”等违法行为,切实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切实守好老百姓的“看病钱”。
全媒体记者 陈佳玲 通讯员 陈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