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约8.5亿人饱受慢性肾脏病困扰,肾脏疾病已成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其致残致死率的增幅居慢病之首。在我国,其患病率达10.8%,患者超1.3亿,但知晓率仅12.5%。市中西医结合医疗健康集团(市中医医院)肾内科主治中医师夏磊提醒,肾脏早期病变常无症状,即使被检出蛋白尿也往往不被重视,直到出现水肿、恶心等症状时,肾脏功能往往已严重受损,因此它也被称为“隐形的杀手”。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指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大于三个月,包括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或病理损伤,或不明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三个月。其病因多种多样,年龄、慢性肾脏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蛋白饮食、泌尿系统结石、应用肾毒性药物史、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是其常见的易患因素。初期肾脏功能受损但排毒能力未受影响,随着病情进展,肾脏功能持续变差,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患者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透析),尽管透析技术日益进步,但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死亡率仍偏高,生存质量较低。
夏医生介绍,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较轻时,可能无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微不适,少数人会有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之后症状加重,进入肾衰竭期,可能出现肾性高血压、心衰、严重高钾血症、酸碱平衡紊乱、消化道症状、贫血、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甚至会危及生命。
肾脏问题不容小觑。但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一些“伤肾行为”,譬如重油重盐高蛋白饮食、血压控制不良、血糖控制不佳、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抽烟或经常暴露于二手烟环境、滥用药物、不爱喝水、经常憋尿、把饮料当水喝等,这些正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夏医生表示,降低肾病风险,要合理饮食,选择低盐、低脂、低嘌呤、优质蛋白饮食,戒烟限酒;坚持适宜锻炼,保持合理体重指数,充足睡眠,保持情绪平和乐观;多喝水增加尿量,减轻肾脏伤害,勤排尿促进毒素排出,预防尿路感染;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尽量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链球菌感染可能引发肾小球肾炎,遇到咽部、扁桃体发炎要及时就医治疗;药物和化学毒物可致肾损害,长期服药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另外,每年体检是提早发现慢性肾脏病的简单办法,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多数肾脏病可以被发现。肾病高危人群或有肾病迹象者,建议每年定期做肾脏检查,出现问题及时去正规医院的肾内科诊治。
全媒体记者 冯梦苓 通讯员 张汶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