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触摸着车间里机械臂冰凉的金属质感,凝视着青瓷釉面流转的千年翠色,聆听着红色故里先贤的谆谆教诲……这个暑假,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的近200名师生并未停歇,他们组成20支实践团队,奔赴在慈溪的企业车间、红色教育基地、非遗工坊和社区一线。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正在火热进行,青年学子们以专业为根基,以问题为导向,在触摸产业脉动与深耕文化土壤的实践中探寻成长坐标,贡献青春智慧。
在宁波祈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商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沉浸式体验了数字化工厂的“智慧内核”。自动化注塑设备精准运转、SMT贴片线高效作业、MES系统实时监控生产全流程……企业负责人对智能制造实践的生动讲解,让书本上的概念变得鲜活可感。“看到祈禧在智能饮水领域的创新成果,我更明确了要深耕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方向。”电子专业学生赵杰浩兴奋地表示。
对前沿科技的探索不止于观摩。微学院AIGC技术工坊小分队深入慈溪智慧谷产业园区,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如何重塑制造业开展调研。在易安智能公司,队员们体验了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工业无人机;在久一智能,队员们了解到AI赋能机器视觉实现“自编程、自优化”的愿景,将极大提升缺陷检测效率。这场深度对话,点燃了学子投身新质生产力的热情,让大家深刻感知AIGC作为“创造力伙伴”的颠覆性力量。
红色基因与千年窑火在慈溪大地上熠熠生辉。贤江薪火小分队以贤江故里为起点,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团队成员在杨贤江故居感悟教育家“与时俱进”的初心,在贤江小学、泗门镇中心学校、杨贤江中学沉浸式体验“贤文化”育人体系。特别是在杨贤江中学,学校深挖“自治、自学、自强、自助、自雅”的内核,通过“贤园”“贤课”“贤江讲堂”等校园文化活动,将红色精神化为可感可知的文化符号。“本次实践调研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红色教育应当追求持久的情感浸润与时代叩问。”队长孙韬媛表示,团队还创新打造了《红色灯塔》系列微短片和主题诗朗诵,以数字光影让先贤精神浸润当代课堂。
与此同时,秘色青韵小分队叩响了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的大门。越窑青瓷“千峰翠色”的釉光、古朴灵动的纹样,诉说着千年传承的厚重。实践团队专访了非遗传承人闻果立,闻大师认为,青瓷需深挖慈溪地域特色,融入产品设计与文旅项目。学子们在调研中发现,浙江多地青瓷主题民宿、陶艺工坊与研学路线正蓬勃兴起,“非遗+旅游+产业”模式让古老技艺化身乡村“活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服务社会是实践的重要一环。慈溪学院电子专业师生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家电维修志愿服务。近日,师生们走进滨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建联盟联合力、家电‘义诊’进社区”主题活动。同学们运用专业技能,修复了电风扇、电饭锅、电瓶充电器等小家电,在服务中锻炼本领,践行社会责任,体会服务社会的意义。
如何弥合课堂与职场的鸿沟?校企金桥实践队带着问题,近距离感受了方太集团等优秀企业的发展理念与创新活力。这场兼具知识厚度与实践价值的探索之旅,不仅帮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与行业需求对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也为推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参考。
从智能工厂的机械臂到非遗工坊的千年窑火,从红色精神的薪火相传到AI技术的颠覆图景,慈溪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在这个夏天,用脚步丈量产教融合的深度,用心灵感悟文化传承的力量,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所需,让蓬勃朝气在赋能发展、振兴乡村的征程中灼灼绽放。全媒体记者 龚益 通讯员 邵烨波 李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