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也能得国家级大奖。日前,慈溪创排的广场舞作品《水乡幸福路》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广场舞作品,问鼎第二十届中国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
近年来,广场舞这种群众性文体活动,在慈溪的城市乡村风靡盛行,广大城乡群众以此养身健体、社交娱乐。这群平均年龄仅26岁的本土舞者,用青春的姿影与专业的表达,让广场舞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昂首步入了中国群众文艺的最高殿堂。
大俗即大雅;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发自基层、源于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水乡幸福路》的“问鼎”之路,再次雄辩地证明并昭示我们,文化不一定都必须是“阳春白雪”,在最富烟火气、最接地气的群众文化形态中,同样能孕育出兼具艺术高度与时代深度的精品力作,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满意度。
慈溪广场舞作品获得“群星”大奖,关键是孕育了一方助力群众文化创新冒尖的“热土”。市委、市政府将“文化强市”作为重要战略,推动文化发展从“送文化”转向“种文化”。依托“幸福邻里·家门口系列”等民生实事,构建起“百姓课堂”系统培训、“百姓舞台”实践锻炼、“文艺赋美”氛围营造的成熟机制。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片文化“热土”,才使得《水乡幸福路》这样由个体户、教师、职工、全职妈妈等“草根”组成的团队得以破土而出、华丽绽放。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慈溪的,就越是中国的。《水乡幸福路》的成功,离不开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慈溪地域文化传承,也离不开慈溪人民灵魂深处流淌的慈溪基因。编创团队扎根鸣鹤古镇、上林湖等水乡景观,从江南文脉中汲取灵感,将婉约灵动的意蕴与“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巧妙融合。作品因此超越单纯舞蹈展示,升华为一方水土人民情感与时代精神的动人表达。它启示我们,真正的精品必然生于斯、长于斯,饱含乡土深情与文化自信。
从县域经济“领跑者”到群众文化“先行者”,慈溪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命题,更是精神命题。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慈溪特色的文化发展、精神共富之路?广场舞荣膺政府最高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兴奋和自豪,更有对进一步加快慈溪文化高质量发展,真正从“物质共富”迈向“精神共富”,持续提升城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深刻思考和有益启迪。卢萌卿 俞建明 陈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