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复合材料的界面剥离强度、高导电性与轻量化同时兼备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权威专家云集,把脉技术创新,见证市场前景。10月下旬,由中国节能协会组织的宁波神马集团-慈溪驰马金属有限公司“高性能铜铝共晶板研制与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权威评价出炉。
一项沉甸甸成果背后是技术、市场的双向奔赴和收获。本次评价会由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军涛主持,评审组汇聚了国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及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钢研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电网、中国电科院、南方电网、中国船舶集团节能与绿色研究中心的9位顶级新材料、电力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科学家,他们从各自专业角度,通过对该项产品的科创性及产业化的剖析,并与国内、国际同类型产品比对,最终达成了以上共识。目前,该产品已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共获批团体标准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12项待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6项,且已应用于西门子、伊顿、许继等200多家用户并获得良好反馈,标志着这项创新技术已获市场认可。
核心技术突破看制备工艺,由宁波神马集团投资的贵州骅骏铝业科技有限公司铜铝共晶板带材生产线,采用独创的固-液铸轧制备工艺,实现铜铝界面共晶结构的精准调控,形成300-500nm厚度的共晶组织,相较于传统的固固复合铜铝板带,其剥离强度、导电率(载流)等性能有颠覆性升级。
铜铝共晶板带材无论从制备工艺,还是材料替代,乃至应用状态,处处留下绿色低碳足迹,显示降本提效能力。和铜铝复合传统工艺相比,降碳幅度达30%以上;使用上和纯铜等质等效替代,降碳38.1%;其密度仅为纯铜的45%,以铝替铜,可实现国家铜战略资源2.25倍的放大效应,并为用户降低40%以上的材料成本。
不仅如此,神马的产品核心竞争优势还体现在,形成了从原料、制备工艺、装备实力等各层面相互融合的中西部合作的强大产业链。依托贵州基地丰富的铝资源,现有的高效表面处理线、精准温控复合设备、高精度轧机、在线质量监测系统等适应连续化生产的专用核心装备协同集成,从而实现工艺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构建了扎实的产业化实施体系,加快了科技成果的量产和应用,为产品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格局破路开局。
秉持自主创新的国际领先技术,创造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神马”以为电工电气、清洁能源、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电子通讯、航天军工等领域绿色升级提供全新解决方案为使命,开启铝基复合新材料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新征程,为舒缓国家铜资源战略储备风险,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企业力量。
全媒体记者 鲁奕呈 通讯员 岑立权 屠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