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凉意袭人,在添衣保暖的同时,心脏健康也不容忽视。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朱逸琪提醒,秋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市民要学会捕捉早期“危险信号”,科学防治,守护心脏安康。
秋冬心血管疾病高发有多方面诱因。朱医生解释,寒冷刺激下,人体外周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会更“用力”地泵血,这种状态下极易引发心绞痛。同时,秋冬季节人们出汗减少,若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血液会变得黏稠,无形中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冷空气还可能直接刺激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使其管腔突然变窄,心脏供血急剧减少,造成心肌缺血。此外,秋冬是感冒、流感的高发季节,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会加重心脏负担,还可能使血管内原本稳定的“斑块”变得不稳定,一旦破裂脱落,就可能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
面对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一定要迅速识别“危险信号”。朱医生提醒,当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时,往往意味着病情紧急。此时,应立即让患者坐下或平卧,保持安静,避免过度活动加重心脏负担。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准确地说明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若患者备有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可在120调度员或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在等待救护车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呼吸、心率等变化,一旦出现心跳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在日常预防方面,保暖是首要任务,尤其要注意护好头脚,出门时戴上帽子,穿上厚袜子和保暖鞋。推荐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根据温度变化灵活穿脱衣物,避免着凉或出汗。起居上,早晨醒后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躺片刻,再缓缓坐起,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饮食宜清淡,注意补充水分,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运动也是守护心脏的重要一环,但秋冬运动要适度。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剧烈运动,推荐散步、太极拳等温和有氧运动,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气短为宜。同时,要保持心态平和,戒烟限酒,减轻心脏负担。
对于冠心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要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不可随意停用或调整药物,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告知家属存放位置与用法,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按时复查,一定要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心脏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全媒体记者 冯梦苓 通讯员 唐铖铖